АПС冲锋手枪

苏联斯杰启金设计的手枪
АПС手枪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惟一正式列装国家武装力量的冲锋手枪。АПС手枪是苏联枪械工程师伊果·雅可弗列维奇·斯杰启金于20世纪50年代初设计的,其容弹量高达20发。АПС手枪的出现,体现了红军作战以及国家安全工作指导思想的客观需求。АПС手枪是全力为特种作战打造的,ПМ手枪与АПС手枪的长度比为1∶1.41,瞄准基线比为1∶1.45,枪管长度比为1∶1.5,这对提高射击精度,增大有效射程,提高初速很有效;其弹匣长度比为1∶1.32 ,容弹量比为1∶2.5,这对提高火力持续性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手枪弹马卡洛夫(9×18mm)。

研发背景

从50年前АПС手枪问世至今,在俄罗斯武装力量中,特别是俄海军陆战队空降兵,乃至内卫部队的各级特种侦察作战分队中,都能看到АПС手枪。更有甚者,在车臣非法武装人员尤其是拉杜耶夫、杜达耶夫等非法武装头目身上,都挎着АПС手枪……
苏联伟大的反法西斯卫国战争胜利以后,为了适应新的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形势,其武装力量开始列装新一代轻型武器装备。其中,马卡洛夫(ПМ式)9mm手枪取代托卡列夫TT-33式7.62mm手枪,成为苏军制式手枪。尽管ПМ式手枪体积小,质量轻,性能比TT-33式手枪有质的飞跃,但却不能满足红军在战术上对手枪的特殊需要。因为,随着红军陆军部队由一般摩托化步兵向机械化的转型,除了需要配备标准的自卫手枪以外,还需要给在战斗中不便携带突击步枪的人员设计和配备一支有足够火力持续性和战斗效能的冲锋手枪。由此,谋求一种与ПМ式9mm手枪使用同一弹种而火力更为猛烈的战斗手枪的计划很快运作起来……
使用大容弹量弹匣自动手枪,在苏联有着较深厚的历史渊源。十月革命前后,俄共武装工作人员大多喜欢使用从德国引进的M1896 7.63mm毛瑟手枪。其时,沙皇军队中也不乏M1896毛瑟手枪哥萨克骑兵以及后来的“契卡”都特别喜欢威力强劲的毛瑟手枪,而转轮手枪在欧洲并不像在美国那样受欢迎。尽管那时沙俄曾大量使用纳甘7.62mm转轮手枪,但由于其容弹量仅7发,同时装填和退壳又极为不便,故并不像毛瑟手枪那样受青睐。卫国战争时期,托卡列夫TT-30、TT-33式手枪逐步取代了纳甘转轮手枪,但与托卡列夫手枪使用同种枪弹的毛瑟手枪,仍留用在一些从事特殊工作的红军手中。当时,在德军中也不多见的缴获的毛瑟712式冲锋手枪,成为红军将领们的珍爱或被一线侦察突击分队用于执行特殊任务。而在与德寇的作战中,红军分队指挥员甚至一些将校军官,常常使用纳甘步枪和PPSh-41式冲锋枪与德寇展开近战,他们对一种介于自卫手枪与冲锋枪之间,具有足够威力的手枪的呼声非常高。当然,在残酷激烈的战争条件下,这种呼声只能是前线红军官兵的奢望,后方兵工的渴望。因为在全面战争的条件下,研制一支新型冲锋手枪几乎是不可能的。战后,随着工业和经济的迅速恢复,战时的企盼很快成为现实。АПС手枪应运而生,并且在1953~1954年间广泛装备了苏联武装力量以及准武装力量的单位。可以说这是战后惟一一支正式列装的冲锋手枪,至今,苏联红军也是世界上惟一装备冲锋手枪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