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是以碳水化合物(如淀粉、玉米、糖蜜等物质)为原料,经微生物(谷氨酸棒杆菌等)发酵、提取、中和、结晶、分离、干燥而制成的具有特殊鲜味的白色结晶或粉末状调味品。按照是否定量添加盐,是否定量添加核苷酸二钠或呈味核苷[gān]酸二钠可分为味精、加盐味精、增鲜味精。[1] 从广义上讲,味精分为三大类,谷氨酸钠是其中的主要成分:99%味精,即含谷氨酸钠大于或等于99%的味精;含盐味精,其谷氨酸钠可以为95%,90%和80%并添加食用盐成分;特鲜味精,其谷氨酸钠可以为98%、95%、90%和80%。从狭义上讲,味精等同于谷氨酸钠。[2] 1973年,联合国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把谷氨酸钠归入推荐的食品添加剂的A(I)类(安全型类)。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将谷氨酸钠归于“公认安全”的范围内——专家认为这种调味品/添加剂非常安全,可以不受《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FFDCA)中食品添加物残留容许量的限制。1999年,我国也在完成了味精的长期毒理试验后,得到了与国际标准相符合的结论,即使用味精是安全的,不会对人的身体健康有影响。谷氨酸钠能够在人体内参与蛋白质的正常代谢,促进氧化的过程,甚至还对脑神经和肝脏有一定保健作用。[2] 功能特点
味精又称味素,是采用微生物发酵的方法由粮食制成的一种现代调味品,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