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曾-抖音百科
王曾(978年12月27日~1038年12月12日),字孝先,青州益都(今山东省青州市)人,北宋名相、政治家、文学家、诗人。[1][2][3] 王曾祖上为太原王氏,唐末五代时避难居于青州益都。他出生于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八岁时父母双亡,由叔父王宗元抚养成人。咸平五年(1002年),王曾在殿试中夺得第一名,此前在发解试、省试中亦为第一,成为“连中三元”之人,文学家杨亿赞叹其为辅佐帝王的人才。中状元后,王曾担任将作监丞通判济州,后累官吏部侍郎,两度出任参知政事(副相)。在政治上,他敢于直言进谏,规谏宋真宗造天书、修宫殿之事,宋仁宗即位后,王曾担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以智计逐权臣丁谓,朝廷倚以为重。他主张选拔人才不拘一格,反对拉关系走后门,为国家举荐了大量人才。晚年,王曾因与吕夷简不和而一同被罢免,后出判郓州,但在景祐元年(1034年)被召入为枢密使,次年再次拜相,封沂国公。宝元元年(1038年),王曾在任上逝世,享年六十一岁,仁宗为之辍朝二日,追赠侍中,谥号“文正”。此外,王曾还著有《王文正公笔录》以及《矮松赋并序》《有物混成赋》《有教无类赋》等诗赋作品。[1][2][3][4][5]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