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澳岛上,寺庙可不少。就明朝陈天资《东里 志》等史书记载而言,最早佛门就是创自宋朝的云盖寺(原称三宝寺,明重修时易名)。它已于1992年8月15日由县政府公布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自1985年起历经16载,由住持释通教尼师艰苦备尝,募资重建扩大,于2001年10月5日落成开光。 历史
明万历二年(1574)陈天资《东里志·疆域志》载曰:“云盖寺在南澳之东南,宋时所建,石上有‘紫云华盖’四字”。明朝时,因云盖寺遐迩闻名,故也成为寺下数村地域总称,后才简称为“云澳”至今。
古刹不知几经浮沉,明季海盗交汇,寺遂荡然,后重建。相传最盛时有梯式而上堂宇9座,因僧不道受剿,拆存后座观音院(即今址)。十年“文革”中的1966年冬,“革命造反派”上山闯寺剿毁文物,连香案也扛走,并驱逐尼师,令古刹一片凄凉。4斤重的鉎[shēng] 质僧盂等皆丢失。 1976年,“文革”乱歇。1980年起尼师归寺。1985年志,幸得香港定因法师、新加坡惟泽、惟坚尼师等首先资助,不断修葺[qì]、重建、扩大古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