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绍唐

同盟会会员,革命志士
宋绍唐(1877~1921),字尧臣,鲁西南曹州府菏泽县(今山东菏泽市牡丹区)人,清末拔贡。同盟会[a]会员,革命志士。[1][6]
宋绍唐出身于书香门第,[3]早年读私塾,刻苦勤奋,后取得拔贡生之功名。甲午战争后,因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和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使宋绍唐下定决心刻苦读书,学好本领,救国救民。[2]1902年9月,宋绍唐考取山东师范馆(次年改为山东师范学堂)。次年4月毕业时,他被校方选拔与王鸿一等人赴日本留学,成为第一批公费留日学生。[7]在日本东京,宋绍唐经徐镜心介绍,于1905年10月9日加入同盟会,成为菏泽县乃至曹州府所辖11州县第一个同盟会员,同时也是山东地区早期同盟会员之一。1906年7月,宋绍唐以优异成绩毕业返国,负责鲁西南地区(曹州府)新式学堂的兴办及改良等事宜。宋绍唐以培养革命人才为己任,约集同志,先后创办了东阳寺小学堂、曹州普通中学堂、南华女塾等多所新式学堂。1906年冬至1907年夏,宋绍唐更与王鸿一等人成立了曹州同盟会员组织,创办了鲁西南地区著名的革命团体尚志社。武昌起义爆发后,宋绍唐与王鸿一等人积极谋划曹州独立。[2]辛亥革命后,宋绍唐一度出任东昌知府[3][1],1918年当选第二届山东省议会议员。民国初年,宋绍唐兴办教育、实业的正确建议不被采用,才干无法发挥,而忧愤成疾,在1921年病故。[2][1]
宋绍唐早年追随中国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是中国同盟会在日本创建时的早期会员,也是近代山东民主革命的先驱者之一。[2]宋绍唐与王鸿一等人谋划的曹州独立,成为山东乃至中国辛亥革命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6]

人生生平

宋绍唐,又名宋尧臣,菏泽城西宋庄人。他出身于书香门第。他的父亲宋道坦是清朝举人,是菏泽很有权威的绅士,遇事连菏泽县衙也要让他三分。宋绍唐很有文才,深得其父的宠爱。他原是清朝秀才。辛亥革命胜利后,他出任东昌(聊城)知府[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