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景洲-抖音百科
吴瀛(1891年---1959年),字景洲,江苏常州人,出身世代书香家庭,其父吴稚英任职清朝著名洋务派领袖张之洞幕府。景洲先生毕业于张之洞创设的湖北方言学堂,专攻英文。后在北京政府任职。1924年受聘为清室善后委员会顾问,参加清点故宫文物,后任故宫博物院秘书,曾被诬与易培基、李宗侗侵占故宫文物,被迫于1933年离开故宫。 新中国成立后被陈毅元帅聘为上海市人民政府文物管理委员会古物鉴别委员,董必武先生曾亲自登门拜访。吴景洲先生学识渊博,工于诗书,是当时的书画篆刻名家,著有《故宫盗宝案真相》《中国国文法》《吹万宝诗草》等书。一生致力于中国古代文物的收藏,为此不惜负债累累,以致妻子儿女皆受累于此。出于对祖国文化遗产的珍爱,吴祖光先生提出将这些文物捐献给国家,吴景洲先生欣然同意,遂于1955年、1958年先后两次将家藏书画、瓷器等各类文物二百余件捐献给故宫博物院。在当时各方面条件均很困难的情况下分文不取,充分体现了吴景洲、吴祖光先生的爱国热情和无私奉献精神,他们为丰富故宫博物院藏品,为祖国的文化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1] 人物生平
吴景洲先生早年受孙中山革命的影响,具有强烈的爱国民主思想。景洲先生的舅父庄蕴宽先生曾担任1925年至1927年故宫博物院临时董事会董事和“维持会”副会长。由于这一层关系及其后首任故宫博物院院长易培基的邀请,景洲先生被聘到故宫博物院兼职,参与了“清室善后委员会”对清宫财产的清点和博物院的创建工作。1926年,曾任“故宫博物院维持会”常务委员。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特派易培基为“接收北平故宫博物院委员”,易先生因病不克北上,电嘱马衡、景洲先生等为代办,与奉系军阀操纵下的“故宫博物院管理委员会”办理交接。1929年,易培基被正式批准为院长,景洲先生担任“古物审查会专门委员”。1931年,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已侵占东北,华北危急,为保护文物安全,故宫博物院遂决定精选部分文物南迁,景洲先生参与其事,为首批南迁文物监运员。直至1933年,易院长被诬陷,以“故宫盗宝案”被迫辞职,他才不得已而离开了故宫。 新中国成立后,任上海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出于对祖国文化遗产的珍爱,他的儿子吴祖光提出将这些文物捐献给国家,吴景洲同意。1955年和1958年,他先后两次将家藏书画、瓷器等各类文物二百余件捐献给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