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阳战役-抖音百科
洛阳战役是1948年3月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为掩护刘邓野战军主力休整和策应西北野战军作战发起的作战。遵照中央军委指示,陈毅、粟裕野战军和陈赓集团军各派两个纵队,乘国民党军裴昌会团从豫西西调,兵力空虚之机,发起洛阳战役。1948年3月9日夜,解放军攻城部队攻占了洛阳四关,基本上肃清了外围国民党军。11日晚,总攻城垣的战斗打响。攻东门的部队首先攻入城内,接着大队步兵迅速向城内纵深发展。随后,南门和西门的攻城部队也相继攻入,从东南西三面往西北会集。残敌龟缩在城西北角易守难攻的核心阵地上死守待援。14日晚,攻城部队发起最后攻击,用爆破开道,摧毁敌军核心工事,全歼守敌,解放洛阳。[1] 此役是人民解放军挺进中原以来第一次对敌坚固设防的中等城市的攻坚战,歼国民党青年军第206师和国防部直属炮兵、汽车分队等共2万余人,俘中将师长邱行湘。第3纵队第8师第23团第1营在战役中首先突破东门,被华东野战军授予“洛阳营”称号。 战役背景
1948年3月上旬,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在陕西省宜川取得歼灭国民党军1个整编军部、2个整编师的胜利。国民党西安“绥靖”公署主任胡宗南为确保西安,急调驻守陇海铁路(今兰州―连云港)潼关至洛阳段的第5兵团主力西援,洛阳仅留青年军第206师驻守,洛阳以西、潼关以东200余千米铁路沿线只有非正规军守备。遵照中共中央军委指示,为配合西北野战军作战,并掩护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休整,华东野战军参谋长陈士榘[jǔ]、政治部主任唐亮统一指挥华东野战军第3、第8纵队和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第9纵队及太岳军区第5军分区部队共28个团的兵力发起洛阳战役。洛阳是古都之一,地扼陕、晋、豫三省要冲,系中原战略要地。北依邙山,南傍洛河、伊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为历代兵家所必争。国民党军筑有永久性工事,以西北运动场构成核心阵地,以城垣结合四关构成主阵地,以外围支撑点构成外围阵地,形成完整的防御体系,自诩为“金城汤池”。但守军兵力薄弱,青年军第206师仅辖2个旅,虽然斗志比较顽强,但既缺乏实战经验,又处境孤立。3月5日,人民解放军参战部队自襄城、禹县、伊阳地区北上。7日,国民党军统帅部发现人民解放军有进攻洛阳征候,即令陆军总司令部郑州指挥部主任孙震统一指挥所属整编第47军主力自许昌、新郑地区北开郑州,2个旅车运汜水、黑石关一线;另以整编第18军自漯河、商水地区向许昌集结,待机增援洛阳。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关于“进攻洛阳时,重点放在打援方面”的指示,陈士榘、唐亮原考虑攻城或打援两个作战方案,因判断整编第47军不敢单独行动,可能待整编第18军赶到后合力增援洛阳,如此则援军可能打不到或不好打,遂决心采取速战速决手段,在整编第18军赶到前攻克洛阳,歼灭青年军第206师。部署是:以第3纵队从东、北两面包围洛阳,由东关、北关攻城,重点置于东门;第4纵队从西、南两面包围洛阳,由西关、南关攻城,重点置于南门;第8、第9纵队担任阻援。 战役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