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慎

中国现代满族的祖先
肃慎,也称“息慎”或“稷慎”,是中国古代东北地区的民族,现代满族的祖先,主要分布在长白山以北,西至松嫩平原,北至黑龙江中下游一带。肃慎是中国古代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民族,也是与中原华夏族发生联系最早的民族,传说在五帝时期就已存在,在舜、禹时代就和中原建立了联系,是汉代的挹娄、隋唐靺鞨,宋以后的女真以及清朝满族的前身。[1][2][3]
肃慎早在《史记·五帝本纪》《大戴记》等诸多史籍中已有记载,能够佐证在虞舜时代肃慎与中原建立的“入贡”和“来服”关系。周武王时,肃慎人入贡部民专门狩猎捕鱼的工具“楛矢石[]”,是当时的“九贡”之一。成王时,肃慎氏来朝,成王命大臣荣伯作“贿息慎之命”。康王时,肃慎复至。周人在列举其疆土四至时称:“肃慎、燕、[],吾北土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在春秋以前,肃慎人已臣服于中原王朝[1][4]
史书记载,战国以后,只见挹娄而不见肃慎,直至三国、两晋时,肃慎之名又重新出现。史学家有不同看法﹕一说当时肃慎为挹娄所阻隔,不得来朝,其名遂隐﹔一说挹娄即肃慎之改称,故两名互见,非于挹娄之外,又别有一肃慎。而南北朝时的勿吉,隋唐时的靺鞨,辽金元明时的女真,史家多认为是属于肃慎系统的中国古代民族,与肃慎有密切的洲源关系。[5]
黑龙江流域出土的魏国平周布和今吉林、黑龙江两省发现的肃慎典型器物“石砮”,以及在上述肃慎人分布区内,普遍发现鼎、鬲等器物,都表明肃慎人与中原地区很早就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有着频繁的交往和联系。肃慎人是东北森林文化地域的远古部民,原始农业发展较早,根据《吉林西团山石棺墓发掘报告》可知,在父系氏族社会的稍晚一些时期,肃慎人已经有了原始农业,家畜饲养已相当发达,日常劳作也有了男女分工之别。[2][5]

肃慎族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