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一平

曾任苏浙军区第四纵队政委
韦一平(1906年-1945年10月15日),广西天河(今属罗城)人,壮族。早年积极投身工农运动,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5年10月15日,韦一平在完成掩护兄弟部队渡江的任务后,率部800余人乘“中安”轮最后一批北撤,在全力组织部队泅渡上岸时,轮船突然倾覆,韦一平和700多名指战员光荣殉职。

个人简介

韦一平原名韦家惠,又名韦瑞珍,1906年11月生于广西罗城县短岗屯的农民家庭。和新四军的其他壮族将领韦国清、覃健、赵滨玉、朱鹤云、覃士冕一样,韦一平也是百色起义的参加者。有所不同的是,韦一平走上革命道路比他们要早。1923年秋天,他就离开家乡,到广东三水县参加农民革命运动。1924年5月,他在三水县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被选派到毛泽东主持的广州农民运。新四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也是中华民族各民族子弟团结战斗的武装集团。在新四军中,有侗族回族壮族藏族畲族土家族朝鲜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将士。韦一平就是壮族人民的优秀儿子。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南方八省十四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要集结编成新四军。对于韦一平来说,这是多么令人兴奋的消息!从此,一支支弱小的游击队将要汇成铁的洪流。从此,分别多年的许多老战友又将在一起战斗。但是,韦一平未能去皖南集结。党决定他任新四军驻吉安通讯处副主任,后任主任,负责向分散在崇山峻岭中的游击队传达中共中央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决策,动员他们下山接受改编,还要与当地的国民党军政当局谈判,协商游击队下山的军需供应和交通保障。韦一平服从党和人民的需要,多次进出武功山、九[lǒng]山、铁镜山,通过耐心的宣传和说服,帮助游击队的战友们顺利实现了从内战到抗日的战略转变。在游击队下山以后,他又克服种种困难,周密妥善安排,确保了游击队的安全并按时开赴抗日前线。此后,韦一平调到新四军驻赣办事处工作,继续向各阶层人民宣传国共合作抗日的重大意义,组织开展抗日民主运动会,动员爱国青年参加新四军。
韦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