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斑百合

百合目百合科花卉
有斑百合(学名:Lilium concolor Salisb. var. pulchellum (Fisch.) Regel)是百合科百合属渥丹的变种。茎卵球形,高2-3.5厘米,直径2-3.5厘米;鳞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叶散生,条形,长3.5-7厘米,宽3-6毫米,脉3-7条。花1-5朵排成近伞形或总状花序;花被片有斑点,矩圆状披针形,长2.2-4厘米,宽4-7毫米。蒴果矩圆形,长3-3.5厘米,宽约2-2.2厘米。花期6-7月,果期8-9月。鳞茎含淀粉,可供食用或酿酒,花含芳香油,可作香料。2023年6月,列为北京市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鳞茎卵状球形,长2—3厘米,直径1.5—3厘米,白色,鳞茎上方的茎上簇生很多不定根。茎直立,高30一70厘米。光滑无毛,有时近基部带紫色。叶互生,条形或条状披针形,长3—7厘米,宽2—6毫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无柄,两面均无毛,叶脉3—7条。花单生或数朵呈总状花序,生于茎顶端,花直立,开展,深红色,有褐包斑点;花被片6,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4厘米,宽5—9毫米,蜜腺两边具乳头状突起;雄蕊6枚,花丝长约2厘米,花药长矩圆形,长约8毫米,橙黄色,花粉桔红色;子房长约1厘米,花柱长约5毫米。蒴果矩圆形,长约2.5厘米。花期6—7月,果期8—9月。
有斑百合

产地生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