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仁安羌大捷-抖音百科
仁安羌大捷(1942年4月17日—4月19日),又称仁安羌之战、仁安羌解围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远征军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第113团(团长刘放吾)为解救被日军围困的英军,同日军在缅甸仁安羌展开的一场战役。[3][4][5]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中、英两国达成军事同盟。次年初,日军攻占马来西亚,开始进攻时为英国殖民地的缅甸。[6]在英国求助下,中国远征军出兵缅甸。1942年4月,日军第33师团进抵缅甸中部的仁安羌油田,将驻守仁安羌地区的英缅军第1师包围,英军请求中方派兵增援。[4] 4月17日,中国远征军第113团团长刘放吾率部抵达仁安羌平墙河北岸,做攻击准备。当晚,第113团派出部分士兵渡过平墙河,摧毁南岸日军的炮兵阵地。[4]18日凌晨,远征军第113团对日军发起全面进攻,夺回仁安羌西北角。随后,日军援军从水路赶到,夺回501高地和东北角主阵地,并重新占领推岗,继续阻击北撤的英军。[7]中国远征军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立即连夜调整部署;[8]4月19日拂晓,第113团逼近日军阵地发起攻击,经反复冲杀,终将501高地攻克,收复仁安羌油田区,打通英军北撤通道。随后,中国远征军将被围困的英军、美国教士、新闻记者等救出,完成作战任务。[7][6]英军顺利撤出后,英国方面认为确保曼德勒已毫无希望,决意放弃缅甸,退守印度,向印度撤退,致使日军重新占领仁安羌。孙立人也率部于4月21日夜撤出仁安羌,作为英军的后卫,随其向曼德勒方向转进。[8] 仁安羌一战中,中国远征军投入兵力1121人,日军兵力约4000人,此战中国远征军解救英缅军第1师7000余人,英军俘虏、传教士、记者等500余人,歼灭日军300余人。[8][2]据卢洁峰在《仁安羌解围战考》中考证,中国远征军伤亡共计619人。[1]仁安羌大捷是中国远征军在缅甸作战期间第一次取得胜利,为中国远征军赢得西方的尊重。为表彰中国远征军的功绩,英国政府授予第38师师长孙立人“帝国司令勋章”;国民政府方面,授予第113团团长刘放吾陆海空军甲种一等奖章、六等云麾勋章。[6] 战争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