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承嗣

大唐历史人物
武承嗣(649年~698年9月19日),字奉先,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人,唐朝外戚大臣,武则天侄子。[3][4]
武则天执掌朝政后,武承嗣就以外戚入仕,先后任尚[niǎn]奉御、秘书监礼部尚书。公元684年,武则天废中宗李显,立睿宗李旦,他被拜为太常卿,同中书门下三品,任宰相三个月后被降而为礼部尚书,次年二月,复为春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公元690年,改任纳言,旋任文昌左相。[1]为了排除武则天称帝的阻力,武承嗣奏请将不服武氏的李唐宗室诸王诛杀[dài]尽,许多忠于唐皇室的重臣也被加害。为了扩大武氏势力,武承嗣又奏请追封武氏祖先为王,建立七庙以祭祀,还奏请分封武氏子侄二十多人为王,武承嗣自已则封为魏王。[1][3]
武承嗣密谕后党凤阁舍人张嘉福,使洛州人上书请立自己为皇太子,遭狄仁杰等反对。如意元年(公元692年)七月,武则天罢免了武承嗣左相之职,任命李昭德为相。698年,武承嗣忧郁而死。赠太尉并州牧,谥号为宣。[1][2][3]

人物生平

初入仕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