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骨参

药物
红骨参(中药)别名:紫参(《滇南本草》),毛丹参(《陕西中草药》)。为唇形种植物四花莱叶丹参的根。秋季采挖,取根,洗净,晒干用。生于石崖缝中或岩石基部草丛中。分布陕西湖北云南四川等地。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理气止痛。用于急慢性肝炎[wǎn]胁胀痛、湿热带下、乳腺炎[dīng]肿。

形态特征

通常为多年生至一年生草本。植株含芳香油,具有柄或无柄的腺体,或各种单毛、具节毛或星状毛。茎直立或匍匐状,常四棱形;枝条对生,稀轮生。叶通常为单叶,全缘或具各种齿、浅裂或深裂,稀为复叶,大多对生,稀轮生或部分互生。花序聚伞,3至多花,通常在节上形成轮伞花序(或假轮)、单岐聚伞花序或每节双花,并由上述花序组成顶生或腋生的总状、穗状或圆锥状的复合花序,稀为头状或偏向一侧开放(如黄芩属Scutellaria香薷属Elsholtzia的一些种类);苞叶常在茎上向上逐渐过渡成苞片,与叶同色或异色,稀苞片或小苞片成针刺状、叶状或特殊形状。
花通常两性,两侧对称,稀多少辐射对称;花萼钟状、管状或杯状,稀壶状、球形或二片盾形,萼齿通常5,稀3、2或10(其中5长5短),齿间稀具胼[zhī]体(青兰属Dracocephalum),具5、10、15脉,稀8、11、13~19脉,外面通常被毛或腺体,内面有或无毛环(或称果盖carpostegium);花冠管状多为二唇形,着色;裂片5,稀4;雄蕊通常4,二强,稀2枚,通常前对长,后对较短,着生于花冠管上,花丝丝状,有或无毛,花药2室、纵裂,花盘下位,通常肉质;子房上位,由2个中向心皮形成,有4个心室;花柱通常着生于子房基部,柱头2裂,稀不裂。果为4枚小坚果或核果状;种子于果内单生,直立,稀横生而皱曲,胚乳无或极不发育,胚具微肉质子叶花粉常具3~4或6沟,扁球形至长球形。外层与内层厚度同或较厚,常具网。沟具有颗粒状膜。具3沟的花粉粒传粉是在二核时期,具6沟的花粉粒在三核时期。
红骨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