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山是驰名鄂、湘、渝、川、黔五省市边区的名山,因其山形状如“金”字,故名曰“金字山”。[1]
名字由来
相传,在很久以前,山上住着一户覃姓人家。春播夏收,勤扒苦做,家境还算殷实。到了秋收后,山上就属寒时季节了。覃家父子就上山挖药材或打猎,除了自食外,其余部分都拿到山下集市上变卖,或直接卖给上山收药材、山货、毛皮的商贩,收益颇丰。 一天,父子俩照常上山打猎。他们穿密林,过山涧,攀悬崖,来到山上庙宇前的平地,看到一群锦鸡,在呼朋引伴,嬉戏觅食。父子俩追上前去,准备捕捉。锦鸡非常机警,不待人靠前就飞走了,再也看不到踪影。然而父子俩却发现就在刚才锦鸡聚集的地方留下了一块闪闪发光的金子。从此,人们就把这座山称为“金子山”。[2] 文化
据清道光版《施南府志》载:“龙泉西峙,金字东盘,乃利川之胜。”这里记载的就是金字山雄踞于利川之东,形成了利川东部巨大的天然屏障。金字山被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誉为“玉笔朝天”,是利川八景之首。[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