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人夼[kuǎng]村位于海阳市西南部,地处东经120°52′、北纬36°45′。东与齐格庄相邻,西与莱阳市韩格庄相连,南与牟格庄交界,北与卧龙村接壤。原属赵疃[tuǎn]乡,2000年撤赵疃乡,划归行村镇。南距镇政府驻地10公里,东距市政府驻地35公里。全村辖区总面积约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46.7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地瓜、花生、芋头、沙参、苹果、桑等。 2002年,全村662户,1821人。有姜、赵、辛、马、尹、曲、李、孙、高、吕、刘、张、于、由等14姓,均为汉族,其中赵姓人口较多。 概况
明宣德年间(1426-1435年),姜姓建村于有巨石形状似人的山夼处,故命村名石人夼。同期,赵姓自赵疃迁居此地,后有辛、马、尹、曲、李、孙、高、吕、刘、张、于、由等姓先后自外地迁来定居。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1944年,成立石人夼小学。1961年,成立石人夼完小。1969年,石人夼小学改称石人夼联中。1987年,改为石人夼小学。自建国至2002年,由原籍考入大中专院校者53人。村重视科技教育,有多人参加函授或外出学习,并有2人获得农艺师职称。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粮食不足100公斤,生活只能半年糠菜半年粮。建国后,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57年,全村人均粮食300公斤。1975年,人均粮食455公斤。2002年,全村收入1964.5万元,人均存款1000元,有各种运输车辆100辆,摩托车50辆,电话155部,电视600台,电冰箱50台。村庄建设建国前,村内街道不整,破烂不堪,村民住房以草房为主,人均居住面积不足6平方米。1990年起,村统一规划了新房区,原有旧房都改建成了新瓦房。村内的街道加以整修,保障了道路畅通。2002年,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5平方米。集体福利1978年以来,随着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村民的福利逐步提高。1981年村购买电影机1台,为村民自放电影。1984年投资10万元,全村用上了电网供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