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廷珪,或作庭珪,字嗣忠,号翠岩,建州瓯宁(现福建省建瓯市)人,宋徽宗政和五年进士,曾任武邑丞、太常寺丞、泉州知州、漳州知州,《海录》作者。[1] 叶廷珪年轻时因家境贫寒而无书可读,幸得曾祖父遗留的藏书。他于1115年考上进士,任武邑丞时,虽负责军粮供应,却未取一粒米。后调任德兴知县,面对伪诏书坚决不屈。南宋中兴后,他在福清县任职,改革盐税制度,减轻百姓负担,并著书推广其法。绍兴年间,他入朝任太常寺丞,提出搜集遗书充实皇宫藏书。因与秦桧不合,[1]后调任泉州、漳州知州。1149年,其著作《海录碎事》二十二卷完成。[4] 人物生平
叶廷珪年轻的时候非常喜欢读书,但他家境贫寒,没有书可读。他的曾祖父因为出差来到京城,用尽了身上的钱买了很多书回家,因此叶廷珪得以读到这些书。后来,他在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考上了进士,被任命为武邑丞。那时候,正值燕山的战争,叶廷珪负责供应三军的军粮,但他自己一粒米都没有吃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