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桧

南宋高宗时期宰相
1
4
秦桧(1091年1月17日-1155年11月18日),字会之,江宁(今江苏南京)人,生于黄州(今湖北黄冈;一说古县,即今广西永福),南宋初期重要官员,宰相,主和派代表人。[1]
秦桧于政和五年(1115年)考中进士,入朝为官,先后任太学学正殿中侍御史、左司谏等职。靖康年间累官至御史中丞,靖康之变时,因反对向金割地求和,并“乞存赵氏”,秦桧随徽、钦二帝一起被金军俘虏北去。[3]由于替徽宗与金人和议,秦桧得以被放归南宋为官。秦桧回到南宋后,力主与金人和议,并于绍兴八年(1138年)代替宋高宗向金人行屈膝礼,完成和议。此后,秦桧长期居相位长达十九年,把持朝政,排除异己。先后构陷杀害岳飞等反对自己和议的官员。[1][2][4]
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十月二十二日,秦桧去世,终年六十六岁,追赠为申王,谥号“忠献”。宋宁宗开禧二年(1206)四月,追夺秦桧王爵,改谥号为“谬丑”。宋宁宗嘉定元年(1208年)又得以恢复原封号、赠爵。[2]
秦桧执掌相位多年,打压朝中主战派、构陷忠良、暗增民税,被史学家认定为奸臣。[5][6]宋史》将秦桧列入《奸臣传》,[7]评价秦桧:自其独相,至死之日,易执政二十八人,皆世无一誉。[2]南宋、明清时期的小说戏曲中秦桧也多以奸臣的形象出现。[8][9][10]

人物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