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黄鹂

中型鸣禽,IUCN低危物种
金黄鹂(学名:Oriolus oriolus),是一种中型鸣禽,其体长为24厘米,雄性成鸟体羽主要为黄色,眼先、翼及尾基部为黑色。雌鸟则较为暗淡,多绿色,幼鸟则偏绿色并具细密纵纹。金黄鹂的虹膜为红色,嘴为红色,脚为灰色,喙长而粗壮,翅尖长,尾短圆。
它们主要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的天然次生阔叶林、混交林,也出入于农田、原野、村寨附近和城市公园的树上,尤其喜欢天然栎树林和杨木林。金黄鹂以昆虫为主食,亦嗜食浆果,如桑椹沙枣等,以及鞘翅目半翅目鳞翅目的成虫及幼虫螳螂等。它们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有时也见呈3-5只的松散群,主要在高大乔木的树冠层活动,很少下到地面。[2]
金黄鹂的繁殖期在每年5月,此时它们会迁至繁殖区,鸣声宏亮而多变。它们在水平枝杈间编织碗状巢,产卵3-5枚,主要由雌鸟孵化,孵化期13-15天,雏期约等于孵化期。金黄鹂的分布范围广泛,包括欧亚大陆至西伯利亚西部、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及中东地区、非洲以及中国大陆的新疆、西藏等地。[3]

形态特征

雄性成鸟:上体辉黄色,腰羽微染橄榄色;眼先有黑斑纹达于嘴基;肩羽与背羽同色;中央一对尾羽黑色,微具黄端;其余各外侧尾羽黑色具大块黄斑,愈向外侧者黄斑愈大,可达尾羽长度之半,内[xiá]黄色区较外翈大;翅覆羽黑色具黄色羽缘;初级覆羽的端部1/3为淡黄色,形成显著黄斑;飞羽黑色,各羽外翈具近白色淡缘,第5枚以后的各飞羽均具细白色端缘;翅下的初级覆羽具有黑羽;翅式为3>4>2>5。下体鲜黄色。[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