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轶-抖音百科
华轶(约公元3世纪—311年),字彦夏,出生于平原郡高唐(今山东省高唐县)。他是曹魏太尉华歆的曾孙,西晋时期的大臣,曾任江州刺史。华轶以其才智和宽宏大量的性格著称,在社会上有良好的声誉。他在政治生涯中多次升职,最终担任了重要的军事职务。然而,由于他对司马睿的忠诚有所怀疑,拒绝服从他的命令,导致了他的失败和死亡。[1] 人物经历
华轶早年因其才华横溢而在社会上享有盛誉,他不仅受到人们的广泛赞誉,还以慷慨大方的态度对待他人。华轶最初担任博士一职,随后晋升为散骑常侍。东海王司马越在治理兖州期间,邀请华轶担任留府长史。永嘉年间,华轶的职位再次提升,成为振威将军和江州刺史。尽管当时的社会动荡不安,华轶依然坚持传统礼仪,设立儒林祭酒以弘扬儒家思想。他曾颁布法令,强调儒学的重要性,并任命杜夷为儒林祭酒。此外,华轶还派遣前江夏太守陶侃带领军队驻扎在夏口,以示对司马越的支持。 在洛阳遭受汉赵军队频繁攻击的情况下,华轶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他派遣使者前往洛阳进献贡品,以显示自己的忠诚。他告诉使者,如果通往洛阳的道路中断,他们应该把贡品转交给琅琊王司马睿,以表明他对司马家族的忠诚。华轶认为自己是由洛阳朝廷任命的官员,因此不愿意听从司马睿的指令。尽管许多下属试图说服他改变立场,但他始终没有妥协。司马睿对此感到不满,派遣扬烈将军周访率军驻扎在彭泽以防备华轶。周访原本计划在彭泽驻扎,但在了解了华轶的情况后,选择改驻寻阳,以避免加剧双方之间的矛盾。 永嘉五年(311年),随着永嘉之乱[2]的发生,洛阳沦陷,晋怀帝被俘虏。在这种情况 下,司空荀藩宣布司马睿为盟主。然而,华轶并不认同这一决定,继续抵制司马睿的命令。司马睿随即派遣左将军王敦率领甘卓、周访、宋典、赵诱等人进攻华轶。华轶派出别驾陈雄驻守彭泽,亲自率领水军支援前线。武昌太守冯逸在湓口被周访打败。前江州刺史卫展因为长期得不到华轶的尊重,心中积怨已久,此时决定背叛华轶,与豫章太守周广一起作为司马睿的内应。他们在暗中发动突袭,华轶的军队溃败,他本人逃往安城,最终被周广追上并杀死,连同他的五个儿子一同遇难。他们的头颅被送 往建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