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碎裂岩-快懂百科
碎裂岩是由于脆性破裂、剪切和研磨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固结的细粒岩石。广泛分布于地壳浅层断层带内,呈带状延伸。碎裂岩由碎斑和基质组成。 简介
具有碎裂结构或碎斑结构的岩石称为碎裂岩。碎裂岩是原岩在较强的应力作用下破碎而形成。其粒化作用仅发生在矿物颗粒的边缘,而尚未达到糜棱阶段,因而颗粒间的相对位移不大,原岩的特征尚部分被保存下来。据此可以判断原岩的性质。 脆性破裂、剪切和研磨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固结的细粒岩石。广泛分布于地壳浅层断层带内,呈带状延伸。碎裂岩由碎斑和基质组成。碎斑是原岩碎裂的角砾或矿物的碎粒,基质主要是原岩的微细碎砾,又称碎基,其粒径小于 2毫米(见图)。在某些碎裂岩中,还可能有外源物质和由于蚀变而形成的新矿物。碎斑的形状与断层带的力学性质以及原岩的物理性质有关。一般来说,张性断层带中,碎斑多呈棱角状;压性断层带中,碎斑多为透镜状,也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圆化。由同一次断层活动产生的碎裂岩中,同成分的碎斑形状可能相似。碎斑内部具有微破裂,也可出现轻度塑性变形的光学应变效应,如波形消光、变形纹、变形带、膝折带、机械双晶及其弯曲等。碎裂岩一般具有碎斑结构、碎粒结构,块状构造和带状构造,球对称组构或低密度的优选方位。按碎斑与基质的含量比例,可将碎裂岩分为:初碎裂岩,基质占10~50%;碎裂岩,基质占50~90%,主要粒级在0.5~1.0毫米之间;超碎裂岩,基质为90~100%,主要粒级小于0.1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