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陵王-抖音百科
广陵王,中国古代广陵国或广陵郡封地的王爵,广陵王初设于元符六年(公元前117年),[1]历代代表的广陵王有刘胥、[2]刘荆、[3]司马遹、[4]楼伏连、[5]元羽等。[6] 元符六年(公元前117年),江都国更名为广陵国,都城设在广陵,汉武帝的第五个儿子刘胥被分封为首任广陵王。[1]汉武帝之后,刘胥因行巫术而自杀,广陵国除,而后成为汉代一郡。[7]西汉时期广陵国历经六代,但在王莽篡政时期,广陵国被废除为江平郡。东汉光武帝刘秀于建武十八年(公元42年)重新设立广陵郡。汉明帝刘庄永平元年(公元58年),迁山阳王刘荆为广陵王,都于广陵,刘荆是汉光武帝刘秀的第九个儿子,在位十年,至永平十年(公元67年)因犯罪自杀。此后,持续了267年的诸侯王国制度被取消,广陵改为广陵郡。[1] 封号创置
广陵国是第四个以广陵为都城的诸侯国。首任广陵王刘胥是汉武帝的第五个儿子,于元符六年(公元前117年)被分封为广陵王,将江都国更名为广陵国,都城设在广陵。根据《汉志》记载,广陵国版图包含广陵(今扬州市)、江都(今扬州至仪征间)、高邮(今高邮)、平安(今宝应及安徽天长之间)等四个县,共计11座城,其户籍为59773户,人口140722人。尽管广陵国的领地与现今的扬州市行政区域相近,但其人口稀少,可谓“地广人稀”。[1] 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