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符号

元素区别于其他不同元素的特征符号
元素符号(英文:atomic symbol)是指按照一定的元素命名规律和研究习惯,赋予元素区别于其他不同元素的特征符号。元素符号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人们身处的物质世界,并非是由单一的元素构成的,既然元素有多种,就有必要以一定的规则,赋予其区别于其他元素的特征。1860年,德国化学家F.A.凯库勒在德国卡尔斯鲁厄组织召集了第一次化学家国际会议,各国化学家共同制订和通过了世界统一的、包括元素符号在内的化学符号[1]
元素符号采用该元素的拉丁文开头字母,并用大写表示;当化学元素拉丁文开头字母相同时,就在大写字母后边加写该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二个字母,并用小写表示;当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的第一、第二个字母均相同时,则沿用该元素拉丁文名称中的第三个字母代替第二个字母,作为小写字母。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符号,是在遵循卡尔斯鲁厄会议决议规定的前提下,逐步完善发展而来的,每一个元素符号,代表元素周期表中的一种元素,也可以代表该种元素的一个原子,还可以代表该元素的相对原子量。对于金属元素来说,元素符号可以代表单质的物质,如Fe可以代表单质的铁;对于非金属元素来说,就需要视情况区别对待,如C可以代表单质的碳,而O只能代表氧元素或一个氧原子,却不能代表单质的氧。化学元素符号突破了语言的局限,为世界科学家对物质世界的研究和学术交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1]

概述

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氧、硅、铝、铁。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卤族元素、稀有气体元素。到目前为止,已发现的元素有一百多种,而这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却达六千多万种
1~20号元素符号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写 法
第一个字母必须用大写
第二个字母必须用小写
例:H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