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公山区

安徽省淮南市下辖区
八公山区,隶属于安徽省淮南市,位于华东能源基地、工业粮仓——淮南市的西部,西北与寿县凤台相邻,南与谢家集区接壤,东与潘集区隔淮相望,八公山区全区面积96.24平方千米,下辖八公山镇、山王镇2个镇,新庄孜、土坝孜、毕家岗3个街道和妙山林场。全区共有城市社区21个,农村社区(村民委员会)21个,淮南铁路水张线和淮(南)利(辛)公路纵贯区境。截至2025年3月,八公山区户籍人口约15万人。[4][5][6]
八公山区,相传因汉淮南王刘安门客苏非、李尚、毛被等“八公”在山中修炼成仙而得名。西周时,境域属州来国,汉初属淮南国,清时由寿县划归凤台。1949年1月解放后,凤台县政府在淮河之南设置八公山、蔡家岗两个区。5月,八公山区、蔡家岗区由凤台县划归淮南矿区,两区合并成立淮南区。1949年11月淮南矿区设立八公山镇,管理西部的城镇工作。1955年2月,建立县级的八公山区。1961年10月,从中划分出谢家集区[4]
八公山区属于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带,呈半湿润季风气候。其特点:四季分明,季风明显,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降雨量适中,无霜期较长。[7]八公山区内土壤种类主要是潮土、棕壤、黄棕壤、石灰土。八公山区西部为山丘、岗地,东部为湾地(近淮为冲积平原)。八公山区西依八公山麓,东临淮河,自然形成西高东低的倾斜地势。境内自然资源有紫金石、煤炭、矿泉水等。[7][8][9]
2024年,全区生产总值44.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4%。[10]产业有煤炭行业、煤炭洗选行业、服务业等。[11]
2024年,八公山区区属义务教育中小学学校13所(不含3所市属中学),其中初级中学2所,城市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小学10所。[2]八公山区有1个国家AAAA级风景区,[12]名胜古迹有白塔寺、汉淮南王宫、石门潭等,特产有八公山豆腐[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