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大桥

中国境内连接上海市与浙江舟山市的跨海大桥
1
4
东海大桥( Donghai Bridge/East Sea Bridge)[3][4]是中国第一座外海跨海大桥,起始于上海南汇区芦潮港,北与沪芦高速公路相连,南跨杭州湾北部海域,直达浙江嵊泗县小洋山岛。[5]东海大桥工程总设计师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元培[6]大桥全长32.50公里,其中陆上桥梁部分长度为2.3公里,而海上桥梁部分则延伸至26.9公里。除此之外,海堤和开山路的总长度为1.8公里。这座大桥的设计基准期为100年。[7]
东海大桥于2002年6月26日开始施工,同年6月26日,海上段的建设通过打桩作业正式启动。到2003年6月10日,海桩8号打桩船开始作业,并在6月26日实现了浅海段施工钢栈桥的全线贯通。7月13日,江泽民同志为大桥题名,并在现场举行了汇报会。7月19日,成功浇注了我国当时最大的预制安装式箱梁。到9月28日,打桩数量已超额完成年度目标。2004年4月10日,完成了第100片桥面箱梁的铺设,8月26日主通航孔斜拉桥的主塔封顶,10月11日陆上段与海上段成功对接。2004年12月24日,大桥与洋山深水港区实现了对接。2005年5月3日,颗珠山斜拉桥合龙,5月20日主通航孔斜拉桥结构工程完工,5月22日非通航孔段的箱梁架设完成,实现了全线贯通,5月25日举行了全线贯通仪式。[8][5][4]
东海大桥项目成就斐然,荣获众多奖项。它获得了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6年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2008年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以及2005年上海市建设工程“白玉兰”奖;同时,还获得了上海市市政工程金奖和2008年全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一等奖;此外,项目中的“海上长桥箱梁运架技术”获得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多个关键技术研究成果也分别获得了上海市和天津市的科技进步奖。东海大桥还被列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经典工程之一。[9]

建设背景

东海大桥项目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首期工程的重要配套项目,其主要目的是为洋山深水港区提供集装箱地面运输、水资源供应、电力配送以及通信联络的支持服务。[10]在最初设计时,该桥被命名为芦洋大桥,但考虑到这个名字未能充分体现上海的国际化形象,上海市政府决定将其更名为东海大桥。[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