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级士官

高级士官军衔
六级士官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士官军衔的最高级别。[1][2]
1978年3月,中国开始实行义务兵和志愿兵相结合的兵役制度,将部分自愿延长服役期的义务兵改为志愿兵,这就是中国士官制度的雏形。1998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新兵役法规定,志愿兵实行分期服役制度,为士官制度改革奠定了法律基础。1999年后,士官军衔设置为一级士官至六级士官。志愿兵役制第五期(5年)服役期满,被批准进入第六期(9年以上)服现役的五级士官,晋升为六级士官军衔。但是,2009年中央军委颁发《深化士官制度改革方案》,士官军衔从原先一级至六级士官的6个衔级调整为7个衔级。一级士官至六级士官军衔称谓自此取消。[3][4]2022年2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兵衔级制度的决定草案提出,士兵军衔分为军士军衔、义务兵军衔。义务兵军衔由高至低分为上等兵和列兵。虽然士兵军衔总的等级(四等九级)没有调整,但是在军衔称谓上有了显著的变化,修改后,从称谓上更为合理,以前的士官包括军士长和军士,这次统称为军士。[5]

发展

1978年3月,中国开始实行义务兵和志愿兵相结合的兵役制度,将部分自愿延长服役期的义务兵改为志愿兵,这就是中国士官制度的雏形。1988年实行军衔制后,志愿兵改为军士长或专业军士,中国士官制度正式诞生。1998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新兵役法规定,志愿兵实行分期服役制度,为士官制度改革奠定了法律基础。1999年6月30日,中央军委对士官的使用范围、数量比例、激励机制、服役期限、生活待遇、安置办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调整。此后,中国志愿兵役制士兵统称为士官,1988年设置的士兵军衔等级和专业军士、军士长的称谓自行取消,代之为一至六级士官。志愿兵役制第五期(5年)服役期满,被批准进入第六期(9年以上)服现役的五级士官,晋升为六级士官军衔。“六级士官”是士官军衔的最高级别。但是,2009年中央军委颁发《深化士官制度改革方案》,士官军衔从原先一级至六级士官的6个衔级调整为7个衔级。称谓由低至高为:下士、中士、上士、四级军士长三级军士长、二级军士长、一级军士长。一级士官至六级士官军衔称谓自此取消。“一级军士长”为士官军衔中的最高级别。[3][4]
2022年2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兵衔级制度的决定草案提出,士兵军衔分为军士军衔、义务兵军衔。军士军衔设“三等七衔”。高级军士:一级军士长、二级军士长、三级军士长;中级军士:一级上士、二级上士;初级军士:中士和下士。军士军衔中,一级军士长为最高军衔,下士为最低军衔。义务兵军衔由高至低分为上等兵和列兵。虽然士兵军衔总的等级(四等九级)没有调整,但是在军衔称谓上有了显著的变化:一是将“士官”称谓改为“军士”,这是根据去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将原兵役法的条款“志愿兵役制士兵称士官”改为“志愿兵役制士兵称军士”。二是上士分为两级,即将原“四级军士长”改为“一级上士”,将原“上士”改为“二级上士”。修改后,从称谓上更为合理,以前的士官包括军士长和军士,这次统称为军士。[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