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家太极拳-抖音百科
《吴家太极拳》是由宗师吴鉴泉次子吴公藻于1980年在香港编著的一本经典著作。该书详细阐述了吴氏太极拳的拳理和要义,被誉为太极拳界的重要参考书籍。此外,据1985年10月上海书店第一版《太极拳讲义》出版说明,吴公藻在1935年就已经出版了一本名为《太极拳讲义》的书籍,该书文字简要,但对太极拳的要义进行了详尽的阐发,深受武林界的推崇和传颂。 吴公藻编著
宗师吴鉴泉次子吴公藻(190l—1985),家学渊源尤以理论见长,著作甚多。自第一届北京体育讲习所毕业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三军教练。1929年于上海精武体育会任教。1933年随吴稚辉等赴长沙,在欢迎会上表演太极拳,举座赞赏。得到省长何健器重,聘为湖南国术训练所教官兼省党部教习。1934年南京中央国术馆举办第二届全国武术考试,宗师任湖南省教练,成绩斐然。 1937年宗师南下香港,与兄吴公仪共同建立香港及澳门鉴泉太极拳社。1943年香港沦陷后回国。宗师一身著作甚多,80年宗师于七十八岁高龄,1980年在香港编著了《吴家太极拳》一书,堪为吴氏太极拳之经典著作。而后1985年10月上海书店第一版“吴公藻编”之《太极拳讲义》出版说明:“究其拳理,一九三五年吴公藻曾有《太极拳讲义》一书出版,文字简要而于太极拳要义阐发详尽,久已遐迩武林。近年又于香港再版名《吴家太极拳》,后增附杨班侯传吴全佑之手抄秘本并鉴泉、公仪父子拳照。今搜得旧本并以手抄秘本,吴氏父子拳照 合并影印”云云,后文又有“鉴泉太极拳社副社长八旬有五马岳梁”说:“吴式太极拳讲义,是宗师次子吴公藻所著”。??一“编”一“著”,含义自有不同。吴公藻先生《自序》云:“公藻于民国二十二年随褚民谊先生来湘观光国术。承主席何公之邀。担任湖南国术训练所太极拳教官......督公藻编纂[zuǎn]太极拳讲义一书。”虽然文中许多重要的文字,是由别人的文字改头换面而来,虽然他在自序中反复强调“爰将旧作重新整理”、“公藻频年教学相长。常以经验所得。笔之于书”,因为是编纂教材,自然博采众长,因而也没有人向他提出著作权纠缠。但作为“博雅君子”,还是应该将“博采”之出处有个交代,这也是为人师表者所应具有的品德。譬如《太极拳讲义》中“太极拳十三势大义”、“五行要义详解”、“八法秘诀”等便是从谭梦贤先生之《推手法之原理说明》一文改头换面而来。 ??香港再 版名《吴家太极拳》或者1985年10月上海书店《太极拳讲义》一书的重要意义,在于第一次以全本影印本形式向全社会展示了藏之秘之许多年的《杨氏太极拳老谱》。这是吴家的功劳! ??此本影印本,封面有吴鉴泉签名、钦印“吴爱仁堂”、“吴鉴泉章”两章并题名《太极法说》,由吴公藻钦章并题《吴氏家传太极拳体用全书》,梨铎钦章并题“梨铎珍藏”。扉页有:“此书乃先祖吴全佑府君拜门后由班侯老师所授是于端芳亲王府内抄本在我家已一百多年公藻在童年时即保存到如今 吴公藻识”并钦章。从证据认定角度来看待这段文字,“此书乃先祖吴全佑府君拜门后由班侯老师所授”只能看作是一份“除权”文证。意思是由此可以确定,此拳谱不是“吴氏家传”,而是得自杨家。得自杨家的原因是由于“吴全佑府君拜门班侯老师”,可以与相关史实印证。吴家拳源出杨家拳也无异议。“吴全佑”的称呼,不是外姓人的误称,乃吴家后人在辛亥革命后由原旗姓改汉姓时,干脆将辛亥革命前过世了的先人也改了汉姓。至于此书是否由“班侯老师”授予“吴全佑府君”,应该还需要其他旁证的引证。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