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座寺-抖音百科
九座寺(原名太平院)位于福建省仙游县城西北约40公里的凤山乡凤顶村,始建于唐代懿宗咸通六年(公元865年),由正觉禅师(法名智广)倡建,距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历史。据载,该寺舍院九座相连,规模宏伟,占地达1.5万平方米,鼎盛时僧众有五百余人,有南少林之誉,是唐代仙游最大的禅林宝刹。据说宋代端明殿学士蔡襄曾到这里赏景,亲手书写“太平院”三个字。[1]宋代名人余象和刘后村,也曾来到这里题过诗。明嘉靖六年,寺被大火烧毁,万历十二年,僧人意空修复大殿。[2] 寺庙简介
九座寺位于福建省仙游县凤山乡,距县城43公里,有大路直达寺门。寺处九座山,故名九座寺。唐朝智广上人创建咸通六年(865年)。智广上人系仙游县度尾镇人,咸通十年(869年)奉诏进京,参加唐懿宗迎奉佛骨盛典,敕封本寺为“九座山太平禅院”,并钦命智广禅师为太平禅院方丈。智广禅师圆寂于光启二年(886年),谥正觉禅师,荼毗后,获舍利四千余粒,晶莹似冰雪。宋元祐[yòu]六年(1091年)加封慈应禅师,隆兴元年(1163年)又加封普济禅师。禅师的舍利一半为泉州、建州二太守请去供养,一半塔葬于溪西双峰之下,宋崇宁年间敕封“无尘塔”。1996年,该塔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宋朝仙游县有“江南佛国”之称,九座寺又为“江南佛国”之中心,大书家蔡襄曾书“九座山”三个大字,世人所重。该寺计有山门、天王殿、罗汉堂、大雄宝殿、大士堂、藏经阁、钟楼、鼓楼、祖堂、法堂以及其他丛林所罕有的厅与浴院等二十多座建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