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以成

中国神经外科的奠基人
赵以成(1908年-1974年),男,字泽如,中国神经外科的奠基人,在神经外科的临床、教学、科研方面均作出重大贡献。[1]他对神经外科各专业均有研究,他在国内最先建立单独的神经外科。他创造特制的胎膜以防止开颅术后脑组织与脑膜粘连。他培养了大批神经外科骨干,使神经外科网点遍布全国各地。[2][3]福建龙溪(今龙海)人,曾用英文名Chao Yih-Chang。历任天津医学院教授、附属医院脑系科主任,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北京医学院教授,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北京宣武医院院长,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精神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国际外科学会和国际神经外科学会会员,加拿大神经外科研究所赏会年长会员。是第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对颅脑损伤、脑肿瘤、脑脓肿、脑寄生虫等研究较深。主编有《神经内外科手册》《急性颅脑损伤手册》等。[4][5][6]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赵以成,1908年2月13日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父亲原是矿工,后因炸山受伤失聪,改以编售斗笠为生。尽管家境贫寒,父亲依然竭尽全力供子女上学,并对子女的家教十分严格。赵以成幼时在离家不远的华英小学读书。1922年7月,他考入厦门寻源书院。他在校生活简朴,勤奋学习,一直被评为优等生。
1926年6月,赵以成考入福州市岐山的福建协和大学医科班,这是当时福建省惟一的医科学校。1927年,他转入北京燕京大学医学预科班。1929年6月,他从燕京大学医学预科班毕业,获燕京大学理学士学位。同年7月,他考入北京协和医学院。他成绩优秀,对外科最感兴趣,曾获外科荣誉奖。1934年6月,他从北京协和医学院毕业,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