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慕飞

朱慕飞
朱慕飞(1897-1932.3),女,张家边西极村人,中国第一位空军女飞行员。父亲朱卓文是中国航空界的先驱,广东香山县人。早年在上海崇德女子学校读书。深得宋庆龄赏识,并教授她英语。她家与孙中山有亲戚关系,因此经常出入孙宅,并参加了孙中山与宋庆龄的婚礼。1920年开始学习航空驾驶,后编入大元帅府航空局,成为国内第一位女飞行员。在军中服役期间,曾参加多次侦察和作战任务,表现英勇。因涉嫌廖仲恺被刺杀案,其父遭通缉,朱慕飞避至香港,后因健康恶化于1932年3月病逝。[1]

人物生平

朱慕飞生于广州府香山县(今中山市),父亲朱卓文是老同盟会会员,曾在美国学习飞行。朱慕飞结识宋庆龄后,宋教她学英文,朱曾陪伴宋到日本,并参加了孙中山和宋庆龄的婚礼。慕飞关心孙中山的安全,曾多次向宋庆龄反映孙中山卫土的生活动态。孙中山逝世后,宋庆龄去德国考察时,曾邀朱慕飞同行,朱因身体不适而未能同往。宋回国后,拟约慕飞会晤,可惜慕飞已去世了。[2]
1920年底,孙中山任非常大总统后,改组航空处为航空局,委朱卓文为局长。朱慕飞随她的表亲张惠长学习飞行技术,进步很快,能独立驾机和特技飞行,而且还能修理飞机,编入航空局为空军飞行员,成为国内第一个女飞行员。她曾在广东航校旁听,但不是正式学员。此期间,朱慕飞常驾机飞行,如1922年春,航空局试飞一架水机,朱慕飞参加驾机到达虎门附近的莲花山,因遇空气涡流,强行降落在水上,受了轻伤,而往香港治疗,出院后在香港新界上水别墅“粟园”休养。为了纪念这次事件,她父亲朱卓文取回飞机的螺旋桨,写上“戾”字,并志明经过,吊在西[]乡祖屋的厅堂中。这螺旋桨一直挂到“文革”期间,才被“红卫兵”勒令拆毁,笔者到西桠乡调查时,不少乡民证实确有此事。
1923年6月11日,朱卓文在香山县任县长,慕飞也随父回到家乡,任县政府监印员,常返乡练习枪法,据西桠老乡民反映说:“慕飞常佩带左轮,几次在涌边对着水松树头瞄准射击,每枪必中”。1923年7月间,滇军团长董鸿标攻打香山县城时,朱卓文被困县政府内,朱慕飞表现英勇,手握双枪,左冲右突,同卫士阿董,保护着父亲撤离县政府返西桠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