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皮记》(法语:La peau de chagrin)[4]是巴尔扎克1831年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哲理小说,也是他首次引起轰动效应的长篇作品。小说别出心裁地用一张驴皮来象征人的欲望和生命的矛盾,并借此概括他的生活经验和哲理思考。[3] 小说讲述了一名贵族出身的青年瓦朗坦破产后投身到社交场所,准备投水自杀时,一个古董商给了他一张印有天竺文字的驴皮,这张驴皮能为主人实现任何愿望,但愿望一经实现,驴皮会立刻缩小,自己的寿命也随之缩短。瓦朗坦开始从掳获金钱的快感,去填壑无尽的欲望,另一方面象征他生命的驴皮也逐步的缩小,将他带往死亡,瓦朗坦猛然惊觉,死神已临近身旁,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末日来临。[5]
1980年,法国将《驴皮记》拍成电影在法国上映。[6]1982年,梁均翻译了第一部《驴皮记》,出版社为人民文学出版社[7]。1998年,郑永慧在译林出版社出版了另一译本。[8]2010年,导演阿兰·柏林纳翻拍了这部《驴皮记》,电影在法国上映。[1]2023年,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了魏映雪翻译的《驴皮记》。[9] 创作背景
巴尔扎克写在经历了十年艰苦奋斗,尝尽了人生的辛酸,深刻地体验了金钱的威力和贫穷的痛苦以后写出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