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保仔

清嘉庆年间粤洋海盗
张保仔(1783年-1822年),原名张保,别名宝,籍贯广东新会县江门镇水南乡。清中期著名的华南海盗头目。[1]张保仔后投诚成为清朝水军军官,到当代仍为人所熟悉的香港历史人物。[2]
张保仔出身渔民家庭,15岁随父出海时被海盗郑一掳去成为海盗,后成为郑一义子。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郑一因台风溺亡,在郑妻石氏的支持下,张保仔逐渐成为了红旗帮海盗的首领之一。张保仔的劫掠对象以过往的官船、洋船为主,清政府多次派兵清剿,均遭失败。[3]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九月十七日,张保仔掳获英国东印度公司商船,囚船主索赎,得款万元及鸦片烟土2箱、 2箱等物。因而被清政府联合英、葡两国进行围攻,张保仔多次将清军联军打败。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由美国葡萄牙提供军火,并派出舰队配合两广总督百龄的官兵,对张保仔进行内外夹击,张保仔水米断绝,战船损坏也无材料修理。[4]
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四月,经周飞熊等人游说,张保仔向清政府投降。后为清廷出力,官升福建闽安副将。清道光二年(1822年),张保仔死于任上。张保仔作为清代嘉庆年间粤洋的巨盗,时至今日在香港、华南沿海等地依然具有很高的知名度。[3]

人物生平

出生渔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