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姓

起源于安徽和山东的姓氏
汪姓,起姓于安徽汪芒氏的汪姓和山东以邑为姓的汪姓,中国早期历史上汪姓在南北方繁衍的中心地带,其中徽州地区是汪姓人口主要聚集地,在两汉唐朝已是当地望族。宋代以后,汪姓迅速繁衍起来,成为中国南方的一个典型大姓。[1][2]
关于汪姓的姓氏起源有三种说法,一说汪姓源于漆姓夏朝之初,防风氏国君为禹所杀,部落向北迁移。商朝时,称汪芒氏,也称汪罔氏,改姓漆。 之后汪芒氏后裔用汪为氏。也有汪姓源于姬姓之说,周武王灭商后,命伯禽长驻奄地,即今山东曲阜,传至鲁成公,其庶子公子汪,食邑平阳,后其子汪诵用父之字为氏。另有汪姓源于嬴姓的说法,西周时,汪是秦国的候国,古城在今陕西澄城。公元前430年魏文侯伐秦,汪国灭。子孙以国为氏。[3]
先秦时期,汪姓活动于浙江河南陕西山西、 山东地区。两汉唐朝,汪姓主要的活动地区在皖、赣、 浙、苏地区,已经发展为当地的望族。唐朝以后,汪姓主要从安徽江西向河南、湖南、湖北、贵州四川合肥安庆、两广和福建地区扩散。宋元明期间600余年,汪姓人群主要向江南和西部迁移。清初汪姓始入台湾。全国仍保留以安徽为中心的皖、 浙、赣汪姓人口聚集区,截至2015年,汪姓总人口有560多万人,排在全国姓氏总人口的第57位。其中四川汪姓人口有30多万人,大致位居四川姓氏的第60多名。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汪姓在中国人口最多的姓氏前100名中排名第五十七位。[4][5][6][3]

历史沿革

起源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