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寺

南唐时期建于南京鼓楼区的寺庙
清凉寺,位于清凉山南侧山凹处,是南京最著名的古刹之一,始建于南朝,自建寺以来,屡遭毁损,后由五代十国之杨吴·顺义中(公元921~927年间)大丞相徐温重建,名兴教寺。[1]南唐开国皇帝李昪曾在清凉寺纳凉避暑,并改寺名为“石头清凉大道场”,此后清凉寺成为南唐金陵首刹;南唐后主李煜即位后,特在清凉山修建一座避暑行宫,此后清凉山成为南唐皇家避暑胜地。[2]清凉寺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法眼宗的发源地,由文益禅师所创,法眼宗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价值,其禅学思想,影响面广,远及日本韩国、东南亚,明朝初年,寺名改称清凉寺,沿用至今。[1][3]清凉寺于2009年恢复开放,截至2023年,清凉寺内有殿堂一座,瓦房五间,总建筑面积约为三百平方米;修缮后的清凉寺殿堂,按照传统的寺院格局,中间供奉佛祖释迦牟尼及其弟子迦叶阿难,右边供奉智慧的化身文殊菩萨,左边供奉大行普贤菩萨,佛祖的背面供奉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4]

历史沿革

清凉寺创建于南朝,具体年代不详,唐中和年间渐兴。
五代十国之杨吴顺义中,(921年—927年间)大丞相徐温重建,名兴教寺,请悟空休复禅师住持
南唐元初(938年)元宗李璟扩建兴教寺为清凉大道场,礼请文益禅师住持,从此,石头山改称清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