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的心声

青年的心声
《青年的心声》(越南语:Thanh niên hành khúc),后更名为《呼唤公民》(越南语:Tiếng Gọi Công Dân/[shěng]哙公民),是1948年至1975年越南共和国(南越)使用的国歌。该国歌在1975年越南共和国灭亡后被废止,被《解放南方》取代。然而,该歌曲仍被越战后流亡海外的越侨广泛传唱,他们称其为「自由越南国歌」。尽管作者刘友福是一名共产主义者,但该歌曲往往被贴上反共产主义的标签。《青年进行曲》是该歌曲的原名,后更名为《呼唤公民》,是1948年至1975年越南共和国(南越)使用的国歌。该歌曲的原版是由音乐家Lưu Hữu Phước创作的《Tiếng gọi Thanh niên》(又名《学生进行曲》),被修改后成为1948年至1975年越南共和国的国歌《呼唤公民》。然而,这一举动遭到了原作者Lưu Hữu Phước的强烈抗议。现在,原版被用作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官方国歌,而修改版则被反共越南侨民使用。

历史

《青年进行曲》最初版本为1939年末创作的《学生进行曲》(La Marche des Étudiants),由刘友福作曲、枚文部写下法语歌词,成为学生俱乐部的官方歌曲。这首歌词迅速成为当时南方学生的官方歌曲。1941年,印度支那学生总会将其选为官方歌曲,刘友福写下了越南语歌词《呼唤青年》,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枚文部与刘友福于1941年所写,直到1945年前秘密传唱。第二部分是《呼唤学生》(越南语:Tiếng gọi sinh viên),为黎克韶(Lê Khắc Thiều)和邓玉卒(Đặng Ngọc Tốt)在1941年底所写,1943年出版,后被禁。第三部分为黄梅流(Hoàng Mai Lưu)于1945年4月4日所写,八月革命前不久出版。1945年,青年先锋队成立,以红星黄旗作为旗帜。此歌略微修改了以后成为该组织官方歌曲,称为《呼唤青年》(越南语:Tiếng gọi thanh niên)或《青年进行曲》。1948年6月14日,阮文春领导的越南临时中央政府将《呼唤青年》选定作为国歌,改叫《呼唤公民》或《公民进行曲》(越南语:Công dân hành khúc)。1956年越南共和国成立后,越南广播电台将此曲选择为越南共和国国歌。作曲者刘友福是个共产主义者,他在生前反对未经授权使用他的作品作为西贡政权的国歌。早在1949年,刘友福就公开反对未经授权的使用,他透过河内的越南之声电台嘲笑敌人仍以其他目的使用自己的作品《呼唤青年》。1965年,刘友福回到了南方战场。同年,他写下了歌曲《解放南方》。同年,越南南方共和国在平隆省禄宁县(今属平福省)成立,《解放南方》被选为越南南方共和国的国歌。1975年西贡沦陷后,《呼唤公民》丧失了国歌的地位。但如今此歌仍被居住在美国、加拿大澳洲、西德以及其他国家的越侨、越战后的南越难民使用,他们为其起了个绰号:“自由越南国歌”。一些越侨使用略微修改了第一句的《呼唤公民》:“Này Công Dân ơi! Ðứng lên đáp lời sông núi.”(公民们!起来响应山河的号召)来表达对故乡的期望。杜茂等流亡美国的前南越将军也提议修改国歌。在越南国内,刘友福的原作仍以《学生进行曲》为名演奏,并被视为革命歌曲。

歌词

学生进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