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士淹

唐朝时期大臣
裴士淹,字士淹,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唐朝时期大臣,扶州刺史裴献曾孙。门荫入仕,起家郎官,迁司勋郎中,授给事中,巡按河南河北淮南诸道,发觉安史之乱,迁京兆尹。跟随唐玄宗奔向蜀郡,充翰林学士、知制诰,擢礼部侍郎、知贡举。宝应二年(763)为左散骑常侍、绛郡开国公。永泰二年,以检校礼部尚书,充仪礼使。大历初,拜礼部尚书、绛郡公。大历五年,作为鱼朝恩余党,贬饶州刺史,卒于任上。[1]

成就

裴士淹的代表作品为《白牡丹》,收录于《全唐诗》第124卷021首。诗中描绘了长安少年对春残的惜别之情,以及对慈恩寺紫牡丹的争认。诗中还提到了玉盘乘露的景象,以及无人在月光下欣赏牡丹的场景。

亲属

高祖:裴令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