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枪效节都

乾化二年杨师厚创建的军队
银枪效节都,也称银枪效节军。为后梁时期魏博节度使杨师厚的私人护卫部队,是五代时期最有战斗力的军队,因兵士的武器为长枪而得名。杨师厚去世后,该部队归李存勖,至后唐明宗天成二年(公元927年)被剿灭。[1]

创建历史

乾化二年(912),梁太祖朱温北征,师厚破枣强,授镇、定诸军招讨使,屯魏州(今河北大名)。杨师厚觊觎魏博多时,只是畏惧朱温的威严而不敢轻举妄动。等到朱温被其子朱友珪杀死之后,杨师厚于梁开平五年杀魏牙将潘晏、臧延范,逐出节度使罗周翰。指挥使赵宾反叛,夜率部军擐甲,俟旦为乱。师厚以衙兵围捕,宾不能起,乃越城而遁;师厚遣骑追至肥乡,擒其党百余人,归斩于府门。朱友[guī]篡位,任杨师厚为魏博节度使。“矜功恃众,擅割财赋,选军中骁勇,置银枪效节都数千人,给赐优厚,欲以复故时牙兵之盛”。据《清异录》云:“枪材难得十全,魏州石屋材多可用,杨师厚时,银枪效节都皆采于此”。可能因枪的材质较好,故称银枪

创建原因

无论是田承嗣,还是杨师厚,其设置牙兵的主要目的都在于“自卫”,用于侍卫,因而牙兵的主要职能便是“番上节度使牙门宿卫”。这是由于节度使们担心被部下干掉,所以养了很多私人武士,以此自卫,也用来震慑其他有野心的大将(唐末五代节度使被杀的不在少数),节度使以牙军控制在军队,使得军队服从于其一人。又因牙兵兵员为军中“魁伟强力者”,骁锐善战,且待遇优厚,此军遂成为魏博最精锐的部队。因此,与其“宿卫”职能相辅联,牙军还具有拥辅节帅控制牙外兵和境内其他支郡的职能。比如,杨师厚深识“时魏恃牙兵,其帅得以倔强”(P236)的道理,在控领后梁禁军后又置牙兵,此举不能不含有他力图依恃牙兵力量来加强对禁军控制的意图。牙兵是从“牙旗”一词引申出来的,牙通衙,古代大将出镇,例建牙旗,仗节而行,因而他们的官署称牙,后作衙。唐朝节度使是独镇一方的将帅,他们出镇,赐双旌双节,行则建节,树六[dào]。援古例称官署为牙,称所树之旗为牙旗,称所居之城为牙城,所居之屋为牙宅,称朝见主帅为牙参,称所亲之将为牙将,卫队为牙队,而亲兵则称牙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