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屠祠

祭祀佛陀之祠
浮屠祠,又名浮屠仁祠,指祭祀佛陀之祠,即我国早期之佛寺,为东汉楚王刘英首造,是中国最早的佛寺(《后汉书》作浮屠之仁祠,《后汉纪》作浮屠祠)。楚王刘英是中国最早的佛教信徒,他在徐州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佛教团体,并组织伊蒲塞(优婆塞,指在家的男居士)、桑门(沙门,指出家的僧人)进行了中国第一次佛教活动。[1]浮屠仁祠很可能在《水经注·获水》中阿育王寺的位置,而徐州则可能是“佛教传入中国的第一地”。浮屠祠已成为汉地佛寺最早的代名词,同名寺院还有汉桓帝刘志的浮屠祠和下邳笮融的浮图祠。

刘英的浮屠祠

佛教传入中国后,最早的信徒是帝王贵族。如楚王英“喜黄老学,为浮屠(佛)斋戒祭祀”,桓帝则在“宫中立黄老浮屠之祠”。初平四年(公元193年),丹阳笮融大起浮屠祠,造铜浮屠像,招致信徒5000余人。
这是中国佛教造像和大规模招致信徒之最早记录。
永平八年(公元65年),明帝诏令天下死罪者可以纳丝帛请赎,楚王英奉献丝帛以赎[qiān]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