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鸟龙

第三个小手指向内弯曲的恐龙
嗜鸟龙(属名:Ornitholestes)意为“偷鸟类者”,是种小型兽脚亚目恐龙,生存于晚侏罗纪劳亚大陆西部,约为现在的北美洲。对于嗜鸟龙的了解几乎都来自单一个化石,该化石在1900年发现于怀俄明州的科莫崖附近,并由亨利·费尔费尔德·奥斯本(Henry Fairfield Osborn)在1903年所叙述、命名。后来发现一个手部化石,被归类于嗜鸟龙,目前被归类于长臂猎龙。嗜鸟龙的种名hermanni是用来纪念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标本制作人员Adam Hermann。莫里逊组的嗜鸟龙化石,发现于第2地层带。

生物学史

嗜鸟龙意思为盗鸟的贼,但是实际上嗜鸟龙早于鸟类存在。科学家表明,嗜鸟龙奔跑速度快,可能具有捕获始祖鸟的能力,因此命名其为”嗜鸟龙“。

形态特征

外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