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杲

明代建州女真族首领
王杲(1529年-1575年),姓喜塔拉氏,女真名阿突罕,女真族[1]生于今桓仁五女山下,建州右卫都指挥使。王杲是建州右卫都督同知凡察的后裔,[2]努尔哈赤的外祖父。[3][4]王杲聪明机智,精通女真、蒙古和汉族语言文字。
早年,王杲随父亲多贝勒投靠哈达部首领王忠,掌管浑河、苏克素浒河的河渡。[5]王杲的父亲多贝勒死后被明巡抚辽东都御史张学颜带到抚顺,取名王杲。他勤奋好学,通晓汉语,精通日者术,擅长推算五星运行,并对马法有所研究。王杲在马尔墩和古勒山一带踞居,掌管百里水渡,通过勒索渡资、夺取敕书、收买皮张土货等方式壮大自己的势力。他还兴造船只、训练兵丁,控制了通向辽东的水路,并联络建州女真各部,成为建州三卫的著名首领。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王杲率军攻打凤凰城、汤站堡等地未果。隆庆六年(1572年),其部众逃往明境,王杲组织千余骑趋清河,遭遇明军袭击后逃走。[6]
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裴成祖发起对来力红寨的袭击,王杲随即率众前往救援并取得胜利。然而,胜利后的王杲却联合蒙古势力,意图侵犯辽沈地区。面对此局势,李成梁率大军出征讨伐王杲,最终王杲得以逃脱。万历三年(公元1575年),王杲计划逃往蒙古,意图东山再起。然而,其行踪被开原兵备使贺溱所察觉。随后,王台奉命将王杲及其家族成员逮捕,并押送至北京,最终王杲在北京被处决。[6]

人物生平

王杲曾在抚顺学习,掌握女真和汉族的语言、文字。嘉靖年间,他成为建州右卫都指挥使(《明实录》未记载),自称为都督,常自称为“马法”(满语中的“长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