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号驱逐舰

新中国海军装备的第一批驱逐舰之一
鞍山号驱逐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军的第一艘驱逐舰,舷号101,北约代号为鞍山级,中国称该级舰为6607型驱逐舰[2]鞍山号曾是中国海军最大的水面战斗舰,具有多种作战能力,有“海上多面手”之称。[1]
20世纪50年代,中国向苏联购买了4艘大型驱逐舰。[2]1954年10月,从苏联海军购买的首批驱逐舰抵达中国青岛码头,其中第一艘驱逐舰以重工业城市鞍山命名,[1][3]也是这4艘大型驱逐舰(鞍山级)的旗舰。[2]鞍山号长112.5米,宽10.2米,装备有对海、对空、反潜等多种武器。[1]1955年11月,鞍山号率领抚顺号组成驱逐舰编队,参加了在辽东半岛举行的陆海空合成抗登陆战役实兵演习。[4]1957年,周恩来总理代表党中央、毛主席,在鞍山号检阅海军舰艇部队和航空兵部队。[1]1959年9月,鞍山号率领抚顺号组成驱逐舰编队,参加了在浙江穿山半岛举行的陆海空合成渡海登陆战役实兵演习。[4]1962年4月12日,鞍山号等3舰奉命出航,前往监视从日本佐世保开往中国领海附近进行电子侦听的美国海军驱逐舰“狄海文”号,这是解放军海军首次派舰到12海里领海线外执行任务。[5]1963年,鞍山号与美国海军驱逐舰“布鲁号”在长山列岛附近对峙8昼夜,最后将美舰逼退。[2]次年10月,在中国海军大比武中,鞍山号荣获满载布雷、火炮射击两项第一。[6]1969年,它被改装升级为导弹驱逐舰[7]1974年,其舷号由301改为101。[2]1977年5月1日至7月22日,以鞍山号为指挥舰,率抚顺号等舰首次到台湾海峡,为打捞沉船阿波丸号的作业护航警戒。1980年5月19日,鞍山号在四艘猎潜舰的护卫下,在青岛举行了已故国家主席刘少奇骨灰的撒放仪式。[8]1992年4月,鞍山号退役。[2]
“鞍山舰”没有经历过太多的实战,但为中国培养了众多的海军人才,对中国海军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7]它退役后陈列于青岛海军博物馆,供游客登临参观,2011年被鉴定为一级文物。2021年5月,“鞍山舰”历时3个月坞修完毕后返回海军博物馆,待博物馆对外开放后将对游客进行展示。[1]

发展沿革

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