鲵鱼

现存最大的两栖动物
[]鱼[ní yú],学名Andrias davidianus,一般是指大鲵,是脊椎动物亚门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大鲵属[1],是3亿年前与恐龙同一时代生存并延续下来的珍稀物种,也是现存最大的两栖动物,被称为“活化石”。成体全长可超过1米。其头大而宽扁,躯干较扁平,尾略短;眼小位于头背面,无眼睑;口裂宽大,腹位;吻端微上翘;四肢粗短,4指5趾,趾间具微蹼。皮肤光滑,皮肤腺发达。通身背面棕黑色,少数个体为黑黄色或棕灰色,常有不规则的大黑斑。腹面红棕色,或浅灰色[2]。因其声音像婴儿哭声,俗称“娃娃鱼[3]
鲵鱼栖息在山区较宽阔、水流较缓、大小砾石多的小溪中。中国山西、陕西河南湖南、湖北、贵州甘肃广西重庆安徽江西等地有分布。数量很少[2]。成年鲵鱼多数单栖活动,幼年鲵鱼常集群在乱石缝中[4]。鲵鱼食性广泛,为肉食性动物,常以溪中鱼、虾、蟹、蛙等为食,也捕食螺蚌、水蛇、鼠类及水生昆虫等。鲵鱼为卵生动物,繁殖期为每年的5-10月;在水中完成受精过程,产卵多在夜间进行,一次可产卵400-1500枚;30-40天后孵化结束[5]。其寿命可达50-60年[6]
鲵鱼在动物进化史上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此外,因有良好的经济、食用功能受到猎捕,导致野外数量减少,目前人工养殖数量可观[6]。鲵鱼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属于极危(CR)[7]。列入中国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

释名

娃娃鱼两栖纲隐鳃鲵科。现存最大的两栖动物,我国二类保护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