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淳

明末清初著名文史学家、教育家
李士淳(1584年~1665年),字仲垒[1],号二何[2],明朝广东程乡县(今梅县松口镇洋坑祥安围)人[1]。明末清初著名文史学家、教育家[3]
李士淳自幼聪颖过人,博览群书。19岁考中秀才,23岁,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己酉乡试中解元[1]。明天启二年(1622年),为阴那山修志,并在乡开设私塾“五龙馆”,岁招收数百学生,为后来梅县文风鼎盛作出了一定贡献[2]天启三年(1623年),李士淳进京,崇祯元年(1628年)会试中式第十八名会魁,殿试三甲第254名进士。崇祯四年(1631年)始任山西翼城县县令[1]。到任后,捐俸银130两建“翔山书院”,招生育才,政务余暇,亲为生员讲学。至崇祯癸酉丙子两科,翼城士子中举人者20余人,其中有6人登进士。翼城士绅为李二何建生祠一李夫子祠。崇祯八年,调往山西曲沃任知县,在当地建乔山书院,捐俸银100两为该县科举诸生作书卷资,并申明学道,竖碑学宫。后曲沃一连三科夺得榜眼。人称李二何为“岭南夫子”[2]崇祯十一年(1638年)四月应召入京,对策切中时弊,为崇祯帝赏识,[zhuó]升为翰林院侍讲,教授太子慈[lǎng]读书[1]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李士淳备受刑笞,后逃脱潜归故里。抗清失败后,隐居乡里,不应征召,鬻产办学,潜心著述。撰有《程乡县志》《阴那山志》《古今文范》《三柏轩集》《燕台近言》等[3]。清康熙四年(1665年)病逝于松口,终年82岁。其墓葬在松口镇晒布岗(今中山公园内原工农兵塑像的基地即为他的墓坟)[1]

生平简介

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出生于梅州松口镇洋坑村。自幼聪敏过人。十二三岁能下笔千言,为时人所称赞。19岁考中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