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沃县

山西省临汾市辖县
1
4
曲沃县(Quwo County)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临汾市辖县,界于东经111°24'—111°37'和北纬35°33'—35°51'之间,位于山西省中南部,北依塔儿山(崇山)、桥山垆顶山和襄汾县为界,南靠紫金山[jiàng]山)同绛县为邻,东与翼城县接壤,西北汾河和襄汾县相望,西南与侯马市毗连,县境南北长29.5千米,东西宽15.4千米,县域总面积437.9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曲沃县常住人口211501人,辖5镇2乡、6个社区、114个行政村,政府驻地位于乐昌镇[1]
曲沃县地处侯马断陷盆地东部,受地壳造山运动影响,北部塔儿山(崇山)、南部紫金山(绛山)隆起,形成两山夹一盆地的地形单元。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雨量集中;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干燥寒冷,雨雪稀少。[1]县域内地表水体主要为河流和水库。[5]据《史记·晋世家》记载,曲沃原为唐地,后被周公所灭,后封给叔虞,成为晋国。随着历史的变迁,曲沃的归属和地位不断变化,历经多次更名和迁徙。在西周时期,曲沃曾是晋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公元前724年,曲沃庄伯入翼杀孝侯,晋立鄂侯于鄂,后鄂侯死,哀侯复都翼。公元前679年,曲沃武公代晋成功,定都曲沃。公元前585年,晋景公迁都新田,亦称绛,后世称“新绛”。公元前376年,韩、赵、魏三家分晋,曲沃属魏。秦置绛县,曲沃属之。西汉亦置绛县,属河东郡东汉建武十一年改绛县为绛邑县,仍属河东郡。北魏太和十一年改绛邑县为曲沃县,属正平郡,县名自此历代无更改。曲沃县在历史上多次更名和迁徙,历经多个朝代,属于不同的行政区划。最后,1971年侯马市析出,恢复曲沃县,县政府驻城关,自此曲沃无变更。2001年,全县合并为5镇2乡,延续至今。[1]
2022年,全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81.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23.5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19.1亿元,增长4.9%;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38.9亿元,增长8.4%。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3.0:65.6:21.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5668元。[4]曲沃县地处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枢纽区域,背靠京津唐、面向环渤海,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古时便是工商发达、商贸流通之地。境内同蒲铁路、108国道贯穿南北,侯月铁路、大运高速、阳侯高速纵贯南北、横跨东西,是全国公路网密度最高的县份之一。除此之外,境内还设有高显、南常、曲沃火车站和曲沃煤焦集运站,年发运量达300万吨,是亚欧大陆桥上货物集散枢纽之一。[6]
曲沃历史悠久,是黄河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文化遗产丰富、历史积淀厚重,素有“地下博物馆”和“三晋文化源头”之称。县内有晋国博物馆景区完整展示“晋文化”风貌的专题性遗址类博物馆,也是全国唯一一处“晋文化”研究开发基地。此外,县境内还有宋代大悲院、元代龙泉寺、感应寺砖塔、周秦遗物千年银杏、三清庙献殿、明代四牌楼、清代薛家大院以及桥山黄帝庙、义城黄帝庙等一大批文物古迹。全县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62处,文物馆藏量达到45844件,百年以上古建筑260余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曲沃碗碗腔、曲沃琴书、任庄扇鼓[nuó]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1项(曲沃“花葫芦”、晋都文锣鼓、四牌楼传统古会、曲沃小米陈醋、晋国青铜铸造技艺等)。2016年2月,中国民协命名曲沃为“中国成语典故之乡暨中国成语典故传承基地”。同时拥有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中国成语典故之乡、等30余张国字号名片。[1]

名称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