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新觉罗·福满-抖音百科
爱新觉罗·福满(明正德元年(1506年)前后-嘉靖晚期[1]),男,出生地约在呼兰哈达城(今永陵镇以南的“弗阿拉”),明朝建州左卫人,世称都督福满。锡宝齐篇古之子,努尔哈赤的曾祖父,清朝时被追封为兴祖直皇帝。[2][1][3] 爱 新觉罗·福满在父亲去世后承袭父职,担任建州指挥佥事,后来又担任建州左卫都督。福满继承祖业后,带领六个儿子迁居至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县境内),使建州女真进入“居屋耕食,不专射猎”的阶段,为满族形成奠定了经济基础,推动建州女真向农业民族转变。[4]福满死后葬于赫图阿拉旧城。1636年皇太极称帝后,追尊福满为庆王。顺治五年,福满被尊为直皇帝,与清肇祖、清景祖翼皇帝、清显祖宣皇帝三祖合葬于兴京。顺治十六年,合四墓尊为“清永陵”,庙号“兴祖”。[1][2] 人物生平
爱新觉罗·福满生于明正德元年(1506年)前后。当时,建州左卫掌印都督脱罗刚刚过世,其子脱原保接任。锡宝齐篇古是其侄脱原保手下的一名指挥金事,是众多土官中的一员,福满即出生在这样一个中等条件家庭。嘉靖元年(1522年)左右,锡宝齐篇古去世,已成年的福满根据朝廷的规制,向朝廷提请承继父职,朝廷按照“父死子继”的羁縻制度, 准其继父职建州左卫指挥金事。从此隶属于其堂兄脱原保之下。[1]1522年至1542年,爱新觉罗·福满任建州左卫都督。[2]福满继承祖业后,带领六个儿子迁居至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县境内),使建州女真进入“居屋耕食,不专射猎”的阶段,为满族形成奠定了经济基础,推动建州女真向农业民族转变。[4] 爱新觉罗·福满大约在嘉靖晚期逝世于赫图阿拉城,六祖子孙在赫图阿拉城西北6公里的尼亚满山下为其择地安葬,从此这里成为爱新觉罗祖墓,后人称其墓为“老陵”。崇德元年(1636年)四月,太宗皇太极改后金国号为清时按照古代帝王建五庙的规制,尊其为“庆王”,入享太庙。顺治五年(1648年)十一月,世祖福临以入统华夏为祖宗上尊号、追封都督福满为“兴祖直皇帝”,与清肇祖、清景祖翼皇帝、清显祖宣皇帝三祖合葬于兴京。顺治八年(1651年)诏封尼亚满山曰“启运山”。顺治十六年,合四 墓尊为“清永陵”,庙号“兴祖”。[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