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盆地

位于山西省中部的盆地
太原盆地,也叫晋中盆地[1],其位于山西省中部太行山与吕梁山之间[2],北起黄寨的石岭关,南至灵石的韩侯岭,东西两侧以断层崖与山地相接。盆地呈北东——南西向分布,包括太原地区的阳曲县、太原市、清徐县晋中地区的榆次市、太谷县祁县平遥县介休市吕梁地区交城县文水县、汾阳县、孝义市等13个县(市)[2],长约150公里,宽约30~40公里,海拔多在700~800米,包括整个汾河中游,面积达5000平方公里[1][3]
太原盆地属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多雨,春秋短暂,冬春风沙,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约9.5℃。多年平均降水量在396~463毫米之间,南部多于北部,山区多于盆地中心。汾河为本区的最大河流[2],其他较大的支流有潇河文峪河磁窑河乌马河昌源河[4]
太原盆地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太原市是全省重点煤矿之一,吕梁地区孝义县的铝矾土矿居全省第一位,形成了以冶金、机械、煤炭、化工、电力为主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工业总产值约占山西省工业总产值的40%左右,因此,太原盆地在山西省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4]。此外,本区农业生产水利化、机械化水平较高。农业生产精耕细作,是山西农业高产区。太原盆地还是明,清时的晋商故里,晋剧发源地,以及山西老陈醋的产地[1]

盆地范围

长约150公里,宽约30~40公里,包括整个汾河中游,面积达5000平方公里。太原以南汾河两岸,阡陌相连,加以有潇河文峪河较大支流,灌溉方便,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盆地边缘可见到被水分割的平顶黄土台地,有的已被流水切割成黄土丘陵。汾河贯穿盆地中部,沿岸广泛发育着二级阶地,由于河流比较小,泥沙含量多,河床宽浅,易受洪水威胁,历史上曾发生多次改道。省会太原市,位居盆地北缘,是省内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也是华北地区重要的重工业基地。本区农业生产水利化、机械化水平较高。农业生产精耕细作,是山西农业高产区。[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