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毅峰

中南画院副院长
刘毅峰,字恒源,号布衣学人、先觉斋主、春秋艺苑主,1963年生,广州地区人。曾为广东书画艺术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新闻出版社《广东书画》杂志副总编,现为《中国艺术》杂志社总编、中国书画家协会理论研究室主任、《中国书画家报》学术刊总编、“幸福广东”文化艺术委员会副会长、中南画院副院长。

艺术简历

自幼爱好美术及文史,1987年毕业于深圳大学工艺美术专业,在从事工艺美术设计之余开始研习书画及文艺理论,旁及“经史子集”。并从早期注重西方文化艺术为主逐渐转向注重中国文化艺术为主的探索,尤其对于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心理学以及中国传统“文人画”理论集大成者董其昌宗师的“南北宗”学说有着独到精深的研究和见解。并曾得到关山月(已故)、黎雄才(已故)、黄笃维(已故)、王贵忱晏济元等书画大家和学者的指点,于艺术实践及理论上“更上一层楼”,初步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
近现代及当代许多著名书画大家的艺术评论文章均出自其手笔。刘毅峰先生以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论从史出”的传统学术精神作为构建艺术理论的主骨架,将“文”与“理”,“文”与“艺”紧密结合起来,以“理”立“论”,并始终以“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思想贯穿于其理论之中。每以博古通今的学识而又深入浅出的语言透彻地阐明其中的道理。其评论文章颇有气势,被有读者赞为“文章大气中不失细腻,现代中透着古风……”。并似有梁启超先生“笔锋中常带感情”的味道。
对当今艺术界存在的不良现象也提出富有深度的批评。其书法于自然之中见功力,有碑帖气,见金石味,追求书中有画意;其画则追求画中有书意,力求体现“书画同源”之理,注重文人画“写理味道”的倾向,追求“形而上”笔墨的独立审美趣味和董其昌提倡的“画之道,所谓宇宙在手者,眼前无非生机”的“以画为乐,以画为寄”,“不为造物役者”的文人画审美养生理念。其擅以散锋笔法作画,并从傅抱石李可染陆俨少等大师画法中吸收了“营养”,又将水彩画的色光画法与其散锋画法融为一体,意境独特,逐渐形成富有个性且具有南方特色的散锋山水画风。其散锋山水画作品强调笔墨气韵为多,满纸见氤[yūn]之气象,静中见动,虚实相生,妙用黑白之法,有“宗法自然”,“艺通老庄”之境界。另外,刘毅峰先生的书画作品最为难能可贵的是绝少有讨好人和功利性的味道,大多是直抒胸襟,颇见性情气度趣味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