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条克之围

安条克之围
安条克之围(Siege of Antioch)发生于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1097和1098年。第一次围城,是十字军包围了穆斯林掌控下的安条克,从1097年10月21日持续到1098年6月3日。期间在十字军中发生了严重的饥荒,导致七分之一的士兵饿死。6月3日十字军攻入城内,但是内堡仍由穆斯林占据。6月7日,由卡布卡(Kerbogha)统领的大军开始攻打城内的十字军。第二次围城持续到6月28日,最后十字军出城与卡布卡大战并取胜。看到援军狼狈逃窜,内堡中的守军也随之投降。

背景

关于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具体人数,很多资料记载各不相同,因为很多前往圣地朝圣的非战斗人员常跟随十字军前进,导致人数经常浮动。历史学家乔纳森·瑞利·史密斯(Jonathan Riley-Smith)给出了一份大概的推算数据,他估计有43000人(包括了士兵、武装平民和非战斗人员)参加了1097年6月的尼西亚(Nicaea)围城战,但可能只有不到15000人参加了1099年7月攻占耶路撒冷的战役。
安条克城屹立在欧伦特山谷(Orontes Valley)的高坡上,占地面积超过3.5平方英里(9平方公里),周围高墙环绕,有四百多座塔楼守卫城市。欧伦特河从西北方向经北城墙流入城区,经过城市北部,从东边流向远方。建造在西尔皮乌斯山(Mount Silpius)上的内堡是安条克的最高点,距山下的平地高度为1000英尺(300米)。有六扇城门把守城市的出入,其中三扇门在北墙,其余三个方向各一扇门。山地的地形使得从南、东、西靠近城市十分困难,只有北边的平原适合大队人马聚集攻打城市。安条克防御工事的修建可追溯到六世纪时的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Justinian I)。尽管从那时起到1097年十字军攻城,安条克两度易手,不过每次都是因为内部叛变而失守。
969年,拜占庭帝国收复安条克。为了巩固战果,拜占庭军队夺取了周边一些地区,还在安条克的西尔皮乌斯山上修建了内堡,完全与山下的市区分离。历史学家休·肯尼迪(Hugh Kennedy)认为这座堡垒“依赖它的难以攀登作为防御”。1085年,作为拜占庭帝国在叙利亚最后的要塞,安条克塞尔柱土耳其攻占。1087年,亚吉西延(Yaghi-Siyan)成为安条克的统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