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吕镇-抖音百科
留吕镇位于寿光市东部,面积49平方公里,辖33个行政村,人口3万人,耕地5.3万亩。2007年8月30日寿光市行政区划调整撤销留吕镇,原留吕镇的行政区域划归洛城街道办事处管辖。 乡镇发展
留吕镇1995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0亿元,财政收入2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28元,农村储蓄余额6000万元,农民人均存款2000元。农业产业化形成了新的格局。几年来,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大搞农业综合开发,培植发展了粮、棉、菜、果、牧五大产业。1995年全镇粮田平均亩产1134公斤,实现了亩产“双千”镇。蔬菜以发展大棚蔬菜和无公害蔬菜为重点,全镇发展高温大棚4500个,茄子大棚1000个,引进推广了以济南早春长茄和脱毒马铃薯为重点的两大名优品种;高潍、成家两个蔬菜批发市场生意兴旺,蔬菜已销往全国各地。果品以开发优质高产品种为重点,面积达到1万亩,其中优质品种占60%以上,1995年果品产量达到2500万公斤,收入达到了4500万元。1995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了4.8亿元,比1991年翻了三番多。工业企业形成规模,稳步发展。全镇工业企业已发展到123家,其中镇办企业110家,村及村以下企业112家。主要产品有各种棉纱、混纺纱、坯布、青州府大套,百代丽、工艺服装、汽车配件、通用齿轮、建材、木制品等系列产品。棉纱、抽纱产品、马桶盖已销往美国、西德、澳大利亚、意大利、韩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1995年完成出口创汇600万美元。镇棉纺厂经过二期工程改造已形成集纺、织、成衣、染整为一体的一条龙生产规模。1995年经多方努力,以镇棉纺厂为龙头组建了“寿光兴达实业集团公司” ,争办到了自营进出口权。1995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5亿元,实现利税5000万元,自1990年至今,实现了连年翻番。 留吕镇农业连年上台阶。家业生机勃勃,产业化程度高,是全市闻名的吨粮镇。粮、棉、菜、果、牧、菌六大支柱产业优势已经形成。1991-1995年,全镇建起蔬菜大棚4500 个。1992年6月从天津蔬菜研究所引进脱毒马铃薯“津引薯八号”微型薯种,经试验 后实行大面积推广,到1995年底,达到了万亩规模。1993年春,进行了济南早春小长 茄的试种推广,到1995年底,全镇共发展高标准长茄大棚1000个,种植面积1000亩,棚均收入1.5万余元;果园种植面积发展到1万亩,总收入1500万元;以猪、鸡为主的 畜牧业生产形势看好, 1995年,38个饲养小区出栏生猪2万头,蛋鸡存栏80万只,肉 鸡出栏186万只,实现总收入1.2亿元;食用菌生产大发展,全镇1500个食用菌大棚, 1995年投料500万公斤,总产达到了600万公斤,销售收入达到1200万元。1995年蔬菜 面积达到1.4万亩,总收入1.7亿元,农业实现总产值2.83亿元,比1993年增长121%,是1990年的2.4倍。工业快速发展。全镇共有8处镇办企业,从业人员4500人,固定资产6400万元,流动资金8200万元,形成了以棉纺织工业为龙头,机械加工、建筑建材、原盐生产、木制品加工、工艺品生产为主体的工业发展体系。其中,骨干企业留吕福利棉纺厂占 地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职工1300多人,拥有固定资产4300万元。随着 二期工程的正式运转,1995年实现产值1.96亿元,利税1757.8万元,自营出口交货值 3500万元。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1993年春投资50万元,对昌大路进行了拓宽,1995年春投 资1200万元,在昌大路、府前街两侧建设了造型各具物色、总面积达3000平方米的商 业楼房,建起高标准商贸小区。镇区各种维修、商贸门店达120余家,并带起两处集 贸市场。投资130万元,开通装机容量1024门的程控电话。街道硬化率、自来水普及 率达100%,初步形成了现代小城镇的雏形。小城镇基础设施,促使全镇第三产业迅速。 1995年总产值达8300万元,比1994年增长了21%,是1990年的1.8倍。各项社会事业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各项社会事业有了长足发展。1991-1995年,连续5年被寿光市委、市政府评为人口目标达标先进乡镇。全镇社会秩序稳定,教育 事业待续发展,全镇拥有科普学校1处,中小学校24所,已全部达到省颁六配套标准,并连续十几年被评为寿光市级教育先进乡镇,留吕一中、留吕二中、高淮小学等被评 为潍坊市“规范化学校”。镇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和保健网络健全,做到人员、诊所、器械三落实,连年被寿光市委、市政论评为“卫生达标先进乡镇”。广播、电视、保 险、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也有了较大发展。被寿光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文明、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