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烯利

一种优质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
1
4
乙烯利(英文名:ethephon)是一种有机磷类广谱性植物生长调节剂,化学名称2-氯乙基膦酸,又称乙烯磷、一试灵。[5][1][2]分子式为C2H6CIO3P,分子量为144.5,纯品为无色针状晶体熔点74~75℃,易溶于水、乙醇、乙醚,微溶于苯和二氯乙烷,不溶于石油醚。[1]
乙烯利最早用在橡胶增产上,后又被广泛地用于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比如,抑制生长、疏花疏果、促进落叶、催熟、促进雌花分化、化学杀雄等,对多种蔬菜的生长和发育有调节作用,有利于植物的早熟、高产、早上市,提高经济收益。[5][6]乙烯利毒性较低。对人类皮肤、黏膜、眼睛有刺激作用。无致突变、致癌和致畸作用。[2]如果施用量过大,或施用期与采收期间隔过短,会导致乙烯利在水果、蔬菜中的残留。[7]

发展历史

1946年,加勃巴齐尼奇(Kabachnik MI)和罗西卡亚(Rossiiskaya PA) 首次合成了乙烯利。1963年,有人发现2-氯代乙基膦酸在中性或碱性介质中能放出乙烯。1968年前后,美国Amchem公司有乙烯利商品出售于市场。1972年日本引进美国专利,于1972年登记注册。与此同时,西德、东德苏联英国等国家也相继投入生产。[8][9]
中国自1971年起,开始乙烯利的研究。北京农药二厂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协助下,于1971年秋开始提供样品,并进行了工艺路线的探索。1973年进行了年产40吨规模的中试。1978年,北京农药二厂建成了年产500吨的乙烯利车间。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和上海彭浦化工厂亦于1971年协作试制成功,于1972年正式投产,并于1977年3月在上海召开“乙烯利生产和应用鉴定交流会”。[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