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造纸厂

1929年成立于福建福州的纸厂
福州造纸厂位于福州闽江南岸。民国18年(1929年),创建人陈希庆留美返国后,与其父陈天恩发起集资办纸厂。同年,得到菲律宾侨商李清泉等的投资,集资百万元,成立福建造纸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福建造纸厂),在港头美墩购地百余亩兴建福建首家机制纸厂。购置国外成套设备,于民国21年3月3日试产出纸浆,3月25日,纸机试车出纸,原设计日产5吨,投产初期只达3吨左右。

发展历程

首批试生产原料为芒秆,纸机采用竹帘,产品为特种加重贡川。5月,首批产品8件运往厦门招售。12月,呈请国民政府财政、实业两部给予老竹制浆《专制权》并免征各项捐税3年。民国22年1月,纸机改用铜网;当时省主席蒋光[nài]、前省长萨镇冰十九路军军长蔡廷[kǎi]曾到厂参观,蔡廷锴题字“战胜舶来”留念。
初期,生产采用竹丝与半料浆板为原料,经化学处理生产机制海月、连史、贡川、毛边等纸。还采用破布、废钞、芒秆等原料制浆,抄制道林纸、打字纸、加白报纸、包装纸等。产品以天鹅牌为商标,行销天津上海杭州广州潮州等地,还出口菲律宾泰国印尼、马来亚等国。
抗日战争开始后,产品销路与原材料供应受阻,民国26年(1937年)9月停产。民国28年春夏间,厂房遭日机轰炸,将设备运往南平西芹镇寄存。民国37年4月恢复生产,但生产经营艰难。民国38年5月,因动力设备损坏而停产。